建設經濟興、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

【推動高質量發展·權威發佈】

光明日報記者 李丹陽 呂 慎

“曾經的貴州,崇山峻嶺、交通極爲不便,現在萬橋飛架、四通八達;曾經的貴州,是全國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之一,如今脫貧攻堅改變了貴州貧困落後的面貌,開啓了高質量發展新的征程……”

6月1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李炳軍介紹了貴州的深刻變化。今天的貴州,正在全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篇章,朝着經濟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加快奮進。

轉變發展方式

搶抓數字經濟新機

近年來,貴州把工作重心轉到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上來,堅定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即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

“我們在鞏固脫貧成果的前提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改變以投資拉動爲主的增長模式,在新發展格局中找準定位,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經濟總量邁上了2萬億元新臺階,高質量發展成爲貴州的主旋律。”李炳軍說。

貴州從2014年開始實施大數據戰略,是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近年來,貴州培育壯大新興數字產業的成績不斷提升——

“這些年,我們引進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在貴州建設大數據中心,全省投運和在建的重點數據中心達到47個;我們建成了一批標誌性的數字新基建項目,開通運營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我們建成了貴陽大數據科創城等一批重要平臺,舉辦了大數據博覽會這樣的國際性盛會,貴州大數據這張名片越擦越亮……”貴州省副省長羅強在會上介紹。

貴州正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建設,貴陽貴安正全力打造“中國數谷”。

厚植生態底色

描繪和諧共生“黔景”

黔貴大地,青山環抱,綠水逶迤,具有優良的生態環境。目前,貴州是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地最多的省份、中國生物多樣性最爲豐富的地區之一。近年來,貴州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3%,中心城市空氣質量保持優良,主要河流出省斷面水質全部優良。

貴州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邱禎國在會上介紹,這些年,貴州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一方面,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在產業發展上,不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無論有多大經濟效益,都堅決不做,牢牢守好“綠色門檻”;另一方面,堅定不移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出臺了生態文明建設條例、創建了環保法庭、成立了生態產品交易中心等,還舉辦了12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持續向世界發出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聲音。

“今天,綠水青山已經成爲多彩貴州最亮麗的底色,成爲貴州人民的‘幸福不動產’。”邱禎國表示。

黔山秀水爲媒

激活文旅發展動能

來旅遊勝地貴州遊覽,本地人有推薦的玩法——“黃小西,吃晚飯”。

誰是“黃小西”?哪裡“吃晚飯”?發佈會上,李炳軍給出瞭解答:“黃小西,吃晚飯(赤萬梵),是貴州最具代表性的6個景區的首字諧音。‘黃’指的是黃果樹瀑布,馳名中外的亞洲第一大瀑布;‘小’是荔波小七孔,被譽爲‘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西’是西江千戶苗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吃’是赤水丹霞,中國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晚’是萬峰林,徐霞客曾寫下‘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的詩句;‘飯’是梵淨山,是武陵山之巔,是莽莽原始森林中的孤島。”

旅遊業是貴州最有優勢、最有底氣的產業。近年來,無論是“村超”、“村BA”、貴陽路邊音樂會等文化IP火爆出圈,還是去貴州“上春山”形成熱潮,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貴州現象”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據介紹,貴州正加快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將重點打造一批世界級旅遊景區,大力傳承發展貴州多彩文化,大力推動體育和旅遊融合發展。

《光明日報》(2024年06月15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