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面勾畫了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的行動框架,涵蓋了財稅政策支持、資源高效管理、能源體系轉型和能源消費控制政策轉型等關鍵領域,進一步明確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具體路徑與實施機制。

持續健全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持和激勵機制。政府可以通過開拓綠色消費新領域、完善綠色產品和服務多元供給體系、引導企業打造綠色消費供應鏈、鼓勵公共機構帶頭認購、推進綠色消費數字化支持平臺等手段,吸引消費者更多選擇綠色生態產品。

建設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機制。我國面臨資源供給壓力巨大、生態環境承載力有限等諸多發展挑戰。在此背景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清潔高效利用型社會,加強水、煤炭、土地、礦產等各類資源的全過程管理和全鏈條節約,勢在必行。其中,健全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至關重要。據統計,2023年全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爲42.8億噸。因此,強化廢棄物分類處置和回收能力,加強相關科技研發與轉化能力,提升再生利用規模化、規範化、精細化水平等循環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完善能源體系轉型與新能源消納機制。加速能源轉型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核心環節。目前,我國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在未來,需進一步採取措施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加速發展核、光、風等清潔能源,以確保綠色能源的穩定供應和充分利用。爲此,可以制定明確的新能源消納目標,完善新能源調度政策,加大對儲能項目的支持,推進區域性新能源消納合作,以能源體系轉型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構建能源消費控制政策的轉型機制。隨着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能耗雙控政策已不足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因此“碳排放雙控”作爲新標準被正式提出。完成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的路徑包括構建新型監管制度、健全已有減排制度。在新型監管制度建設方面,可以通過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的碳排放覈算標準,構建起完善的碳排放統計覈算體系;通過加快制定統一的產品碳標識標準,構建起完善的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根據不同的產品領域,制定與國際接軌、差異化、覆蓋產品生命週期的碳足跡信息標準,構建起完善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

不久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2024)》顯示,我國已建成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市場。下一步,可以通過形成具有合理激勵約束作用的碳價、優化配置碳排放空間資源、建立有效的數據質量管理制度、適時有序擴大交易行業範圍等方式,對碳市場交易制度進行完善。同時,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制度也爲企業提供更多的減排手段,完善該制度可使其與碳交易市場進行制度上的良性互補。未來,隨着碳市場制度的健全和交易範圍的擴大,我國的碳市場將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顧金喜)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