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量奏效 大里掩埋場垃圾將回運焚化爐

臺中市環保局表示,因垃圾減量奏效,大里掩埋場垃圾今年預計運出5000噸到文山、后里焚化爐儲坑。圖爲文山焚化廠。(臺中市政府提供/張亦惠臺中傳真)

臺中市垃圾若遇歲修、塞車無法焚化,就會送至大里掩埋場暫置,從2019年至今已送進25萬噸垃圾,且只進不出,垃圾去化問題已迫在眉睫。臺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24日表示,今年因垃圾減量奏效,大里掩埋場垃圾今年預計運出5000噸到文山、后里焚化爐儲坑。

臺中市自2018年開始,垃圾產生量已大於3座焚化爐處理量能,近幾年若碰上焚化廠歲修期間無法處理的垃圾,多數調度送至大里掩埋場暫置,2021年前多打包暫置,2021年後改用類似衛生掩埋的方式,用底渣覆蓋的方式堆置。

陳宏益指出,環保局陸續推動多項垃圾減量措施,包括今年各區清潔隊以垃圾減量10%爲目標;環保志工清掃公園、綠地、道路的樹葉集中至霧峰碎化後製成堆肥等,因垃圾減量有成,今年將首度把大里掩埋場的垃圾分別運回文山及后里焚化爐的儲坑,預計8月至10月將可運走5000噸的垃圾。

除垃圾減量外,臺中市議員林德宇建議市府應將廢棄物轉換爲再生燃料,像是雲林縣爲了解決垃圾問題,採購「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SRF(固體再生燃料)系統設備」,可直接在現場產生SRF固體再生燃料,垃圾減量將近一半。

陳宏益表示,環保局已編列預算辦理SRF(固體再生燃料)設置計劃,預計今年底發包,市府也使用其他縣市的SRF給中市大型紙廠做試燒,目前皆未發生問題,未來繼續輔導其他用油、用煤、用瓦斯的廠商,採用垃圾分選後製成的SRF做爲替代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