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題館 /正確使用不沾鍋7原則

不沾鍋出現刮痕,就會溶出大量的塑膠微粒,干擾我們的內分泌系統,此時必須汰換。圖/123RF

不沾鍋是21世紀偉大的發明之一,廚房只要備有一隻不沾鍋,不管是煎蛋、煎魚、煎菜頭粿,甚至是最困難的煎甜粿,都能煎煮得漂漂亮亮;不過,要特別注意,一旦不沾鍋出現刮痕,就會溶出大量的塑膠微粒,干擾我們的內分泌系統,此時必須汰換。如何正確使用不沾鍋,有以下7原則:

1.不沾鍋勿添加PFOA和PFOS

過去的鍋子,因爲有沾黏問題,所以業者開發一款標榜不會沾的鍋具,就是將金屬鍋具的外層,塗上一層聚四氟乙烯,加入全氟烷化合物(如PFOA或PFOS),鍋子就具有耐腐蝕、耐酸鹼、抗高溫的特性,所有東西丟下鍋煎煮,都能煎得很完美,因爲名字不好記,業者就給它取個更響亮的名字:鐵氟龍(Teflon)。

可是一旦不沾鍋出現刮痕,或是溫度超過260℃,就會溶出PFOA或PFOS,而這類的化合物被發現,不會被環境所分解,進到人體內如果達到一定劑量,就會干擾內分泌系統,甚至影響胎兒及孩童的身體及智能發育。近幾年來,國際間已經漸漸禁用這類材質的不沾鍋,所以,消費者購買時要睜大眼睛,如果材質有PFOA或PFOS這兩個名稱,建議不要購買。

2.避高溫空燒 冷鍋冷油煮菜

很多人炒菜前會先熱鍋,這樣的方法並不適用於不沾鍋。如果將空的不沾鍋放置在爐火上乾燒,很容易超過260°C,可能導致塗層結構破壞,這時不沾鍋就會溶出塑膠微粒。衆多研究發現,塑膠微粒在人體累積,會導致內分泌系統、甲狀腺、肝腎等相關疾病。所以,這就是爲什麼不沾鍋業者通常建議,不必先熱鍋、要「冷鍋冷油」煮菜的原因。

3.食物料理好 盛盤後再調味

雖然不沾鍋號稱可耐酸鹼,但有研究發現,加入醋或醬油會提高塗料的溶出率,西式料理中常使用的奶油、白酒,也被發現會使塗料更容易溶出。所以,烹調時應避免直接把調味料倒進鍋內,建議先將料理好的食物放上餐盤,再進行調味。

4.開始沾鍋 就丟棄更換

一旦發現不沾鍋開始沾鍋,就代表不沾鍋塗層已經脫落掉了,這時候我們進行烹煮,塑膠微粒便會溶出來。所以一旦鍋子開始沾鍋,爲了健康着想,不要猶豫,直接丟棄更換。

5.用海綿刷洗 木竹鍋鏟拌炒

清洗不沾鍋,要避免使用鋼刷清潔,以免刮傷鍋面。建議用海綿刷洗,輔以中性洗潔劑,而且最好都使用木製、竹製的鍋鏟和湯勺來拌炒。另外,也要避免烹煮帶刺、帶骨或帶殼的食材,例如蛤蜊、螃蟹,或是燉煮比較硬的骨頭,以免刮壞了塗層。

6.鍋子還高溫時 不要衝冷水

玻璃熱熱的,如果移到水龍頭下衝洗,可能會直接破裂,這是因爲熱脹冷縮的作用。雖然不沾鍋不會破裂,但是在高溫時衝冷水,塗層同樣可能會產生肉眼看不見的裂痕,未來高溫烹煮時就容易釋出有毒物質。

7.定期汰換更新 使用更安心

如果使用不沾鍋時,開始有沾黏、鍋子顏色不均、塗層已有刮傷或凹損,就算只有一、兩道輕微刮痕,也應立刻汰換,減少使用的風險。就算鍋子沒有明顯刮痕,其實只要使用不沾鍋一段時間後,還是會出現肉眼看不清的小刮痕,或是少量的塗層脫落,建議使用不沾鍋兩、三年後,就應該買一個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