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藥價調整恐爆缺藥潮 健保署分析缺藥多是這個因素

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依過往經驗,缺藥因素多爲原物料短缺、供應不穩所致,受藥價影響的「非常的少」。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健保署上週宣佈今年最新藥價調整,共調整4568項藥品,爲調降4551項、調升17項,金額爲55.3億元。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藥價調整後,預估很可能半年後會發生缺藥潮。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健保署公佈藥價調整後,至今尚未接獲藥廠停止生產藥品的訊息,依過往經驗,缺藥因素多爲原物料短缺、供應不穩所致,受藥價影響的「非常的少」。

石崇良說,健保藥價調整爲調查醫療院所採購藥品的市場價格,再與健保支付藥價的藥價差進行調整,但於新冠疫情後及烏俄戰爭,導致全球通貨膨漲,今年藥價調整時,特別對基本藥物,或過去一年內曾通報原物料短缺的藥品,不調整藥價;同時考慮藥價調整幅度,今年調整幅度僅2.8%,低於歴年平均3.3%。

這次調整價格藥品多爲「老藥」,屬於專利期過期藥物,公佈藥價調整後,至今尚未接獲藥廠停止生產的訊息。石崇良表示,這次受影響的慢性病用藥收載、選擇品項還很多,並有許多學名藥可替代使用,不至於影響民衆用藥;本次調整考量基本藥物品項、調降幅度及基本價保障等原則,確保藥品穩定供應,公告後,廠商如有不敷成本,可於3月8日檢具成本分析資料,向健保署提出價格調整建議。

部分藥廠不願意提供成本分析,寧可選擇停止製造。石崇良說,藥廠與健保署應在互信基礎上溝通、討論,不要有資訊不對稱、不公開的情形,面對繳交健保費的國人,健保署有把關資訊公開的責任,若廠商申覆成功,健保署也可重新調整藥價,讓民衆使用到適當的藥品。

另黃金舜認爲,低於地板價的藥品,應由健保署統一採購,避免缺藥。石崇良說,部分藥品價格較低,目前以基本價(地板價)保障,但各醫院議價能力不同,對於低於地板價的藥品,是否由健保署統一採購,「這在過去沒有先例,還需要進一步討論、研究」,避免藥價過低影響品質。

對於目前正實施的「全民健康保險藥品費用分配比率目標制方案」(DET),自民國102年實施至今,是否需要調整?石崇良說,去年已邀集藥界討論相關議題,在尚未實施DET前,藥價調整沒有可預期、可管控的機制,當時藥價調整幅度比現在大,造成藥價過於波動,藥界希望維持DET,但執行內容、細節確實需要調整,預計今年上半年進行修正,並對外說明、預吿,再進行推動。

石崇良說,今年調整藥價約檢討健保給付藥品約1萬4000項,其中約9500項未調整,4568項藥品調整,調升17品項,調降4551品項,調整品項數爲自102年實施DET起最少。

石崇良說,本次調整之國產藥品爲3,590項,佔總調整品項78.6%,調整金額佔總調整額度比率爲35%,而輸入藥品978項,佔總調整品項21.4%,金額佔率爲65%。換言之,對於國產藥品的單項調整金額是比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