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應用程序:是違規幫兇還是安全衛士?

像谷歌地圖、蘋果地圖和 Waze 這類應用程序能夠告知司機他們何時接近測速攝像頭或者隨機呼氣測試站。

但這些應用程序在澳大利亞產生了什麼影響——它們是不是在幫司機違反道路規則?

我們發表在《安全科學》雜誌上的新論文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

我們發現,在某些情況下,這項技術會導致人們認爲自己在路上是無敵的。然而,我們也發現,有時它們可以幫助人們更安全地駕駛。

我們對來自昆士蘭州的共 58 名司機開展了焦點小組討論和訪談,以瞭解使用這項技術會如何影響他們對於因違反道路規則而被抓的看法。

一位司機告訴我們:“如果我知道它快到了,我會放下手機。如果我,比如說,正在發短信或查看什麼東西,但在幾百米遠的地方,我又會再次拿起手機,不過這取決於情況。”

另一個人說:“我覺得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開車的地點。”

比如說,如果我在鄉村道路上開車,那兒有個測速攝像頭,我可能會因爲它減速,等過了那兒又會加速;這得看具體情況。

我們還發現,對一些人而言,知曉執法地點能幫司機更好地把控車速。這有利於他們更一貫地遵守道路規則。

Waze 還會顯示該地區的限速,這進一步助力一些司機遵守限速規定。一位司機跟我們講:“要是我只看一下速度表,再仔細瞅瞅我的速度合不合適,我會更小心些。”

另一個人說:“它就給你個警告,好比說,‘行啦,你得檢查下速度。’就是爲了再確認下你是不是以合適的速度在開,或者是有攝像頭要來了的時候。”

讓人擔心的是,我們還發現一些用這些應用程序的司機看和觸摸屏幕的次數比平常多。這會讓司機分心,還增加了他們撞車的風險。

一位司機告訴我們,他們在開車時會在其使用的應用程序上發佈交通最新動態,“我知道這是不對的。”

在我經過攝像頭之後,只需兩步。”

另一位司機告訴我們:“這太有用了[……]特別是假如是,比如說,深夜我從派對回家,我可不想最終被抓。”

一位司機說:“我可能感覺自己稍微更無所不能了,這恐怕不是件好事。”

當被問到爲何使用這些應用程序時,一位司機說:“我猜是由於吸毒和酒後駕車。”

我們知道,違反道路規則極大地引發了撞車和道路死亡事故,澳大利亞道路上的死亡人數隨着時間的推移持續增多。

一方面,當司機知道有攝像頭和警察等執法措施時,他們在這些區域更有可能停止違規。我們發現,對於像超速和開車時使用手機這類行爲,情況尤其如此。

使用能標記攝像頭和警察位置的應用程序,也就意味着司機在正常駕駛時會比平常更多地接觸到執法活動。

另一方面,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一些司機正利用這些應用程序,在他們自認爲不會被抓到的地方更頻繁地違反道路規則。

這些應用程序也並非總是完全準確。

例如,儘管 Waze 能夠展示諸如路邊呼氣測試之類的部分警察執法地點,然而它卻無法涵蓋所有的道路警察活動。另外,攝像頭的位置並非總是最新且準確的。

雖說這些應用程序的確存在一些益處,不過對這些益處和風險進行權衡是至關重要的。

同樣重要的是,要認識到交通執法並非只是爲了讓你在特定地點遵守道路規則,而是旨在提醒你一直存在被抓的風險,並且鼓勵你始終遵守規則。

其目標在於確保司機在整個交通網絡中遵守交通規則,而不只是在個別孤立的地點。

由於道路死亡人數處於近年來我們所目睹的最高水平,我們需要所有人齊心協力,來阻止更多本可避免的死亡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