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育苗場 掀小番茄栽培風潮 做農業「服務業」 建構標準場域「幫農民賺錢」

嘉義是國內番茄栽培最大產區,育苗場供應蔬菜種苗以番茄爲大宗,育苗場在導入嫁接育苗技術後,進而帶動番茄產業大幅成長。

【文/遊升俯 攝影/黃名毅】

入秋的9月中,白天氣溫仍節節上升,嘉義縣太保市上盛育苗場裡農友車輛進進出出,場主侯嘉靖講沒兩句話就忙着接待來客,確認訂單、取苗,理貨給客戶。

侯嘉靖表示,太保溫室栽培超過200公頃,農友大多種小番茄,現在是主要種植期,明年4、5月再接着種兩期甜瓜(美濃瓜),品種包括白皮的「嘉玉」、綠皮的「翠妞」。種植小番茄每分地約有50萬元淨利,甜瓜2期20萬元,1分地溫室每年大約能賺進70萬元淨利,農民因此趨之若鶩,育苗場的工作就是配合農民生產作育苗。

番茄嫁接強化青枯病抗病力 上盛成番茄嫁接苗發源地

國內登記的種苗業者約8千多家,其中約近2百家的育苗業者,培育蔬菜種苗種類以甘藍(高麗菜)、結球白菜、花椰菜的十字花科;番茄、甜椒的茄果類;南瓜、胡瓜、苦瓜的瓜果類;蔥、芹菜、韭菜的葉菜類;以及萵苣、洋蔥、黃秋葵等其他類蔬菜爲大宗。

相較早年「作畦栽培」的土拔苗,國內育苗業自78年引進「穴盤育苗」技術後,可培育出病蟲害少、生長整齊的種苗,是一大革新。作物透過嫁接,可提升嫁接植株抗病性及環境適應力,乃至增加產量品質,育苗業也將嫁接技術應用於種苗培育上。日治時期就存在的西瓜嫁接栽培,會使用扁蒲、南瓜等作爲根砧,以減少土壤傳播疾病危害;苦瓜栽培也會使用絲瓜或南瓜作爲根砧,提升抗病性、增加產量。

嘉義是國內番茄栽培最大產地,番茄容易受到青枯病、萎凋病及根瘤線蟲等威脅,亞蔬–世界蔬菜中心(亞蔬)1996、1997年間研發以抗青枯病茄子作爲根砧嫁接番茄接穗的育苗技術,讓番茄苗可抗青枯病、線蟲等病蟲害,降低連作障礙,嘉義番茄育苗產業因此獲得飛躍性進展。

侯嘉靖早年從嘉義農專農場管理科畢業後,曾在農藥行擔任營業員,同時做番茄、瓜類等栽培,之後轉往農友種苗公司嘉華育苗場任職;隨着第二個孩子出生,爲了照顧家人,1994年才決定與太太賴淑惠自行創業,成立上盛育苗場。

上盛育苗場取得亞蔬技術後,成爲全臺第一家番茄嫁接育苗場,此後亞蔬推廣番茄嫁接苗也以上盛作爲推廣場域。

9月是番茄重要種植期,上盛育苗場一早就有許多農友前來領取訂購的番茄苗,上盛場長侯嘉靖(右)忙着協助種苗裝車。

(資料來源/種苗改良繁殖場;製表/黃煒婷)

嫁接苗助攻小番茄栽培 「玉女」嫁接苗推升溫室栽培風潮

早期小果番茄栽培「聖女」、「試交2號」等品種,夏天則種較耐熱的「四季紅」。賴淑惠表示,當時聖女番茄實生苗一株1.2元,嫁接苗多出茄子根砧及嫁接人工成本,賣4元;由於嫁接苗生長比實生苗慢、又貴2.8元,起初不受農民青睞。直到試種後發現果實色澤較深、風味更甜且採收期更長,農民才轉而指定購買嫁接苗,「行口(收購鮮果)也認嫁接苗的一箱多100元。」

以前國外引進栽培的小果番茄品種硬度高、甜度低,消費者因此沒有吃小果番茄的習慣,直到農友種苗公司1990年育成果實小、糖度高的「聖女」,纔打開國內小果番茄的消費市場。農友種苗2000年育成皮薄、糖度更高的「玉女」番茄,讓溫室栽培小番茄攀向新高峰。

上盛育苗場在取得亞蔬中心番茄嫁接技術後,成爲全臺第一家番茄嫁接育苗場。

「玉女」小番茄是現今溫室栽培的主力品種,是上盛育苗場成立以來不變的主要品項。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