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冰新片票房將破6億!資本贏麻了,可一件更糟糕事,也正在發生

最近爆火的韓國電影《破墓》,大家看了沒?

本土觀影人次超過1100萬,總票房突破1140億韓元,摺合人民幣6億。

屬於韓國院線市場今年的最大“驕傲”。

可最近當它傳入國內,網上卻炸成了一鍋粥。

有人嘲諷。

說片子裡的這些捉鬼套路,都是咱們二三十年前玩剩下的;

就連電影裡的很多風水文化,其實也都是源自中國。

有人則忙於“自省”。

這二三十年,咱們審查越來越嚴格,讓韓國電影有了可乘之機。

現在就連這類題材,都被他們拍出了爆款。

這兩派觀點雖不一致,但指向的其實都是之前華語影壇盛極一時的殭屍片。

在上世紀80-90年代,林正英主演的殭屍片曾經風靡一時,不少作品至今仍是百看不厭的經典。

這其中的開山之作,就是1985年由劉觀偉執導的《殭屍先生》。

這部在當年拿下2009萬港元票房的小成本恐怖動作片,不僅成功塑造了“九叔”這個道士形象,還定義了茅山道士這一特殊職業的“工作性質”。

這一職業看似簡單,實則藏着很多門道。

他們的日常工作包括:算命、卜卦、看風水、治喪、選吉日、合八字。

但他們也掌握着一些特殊技能,比如除妖、伏魔、捉鬼、趕屍。

在他們施法時,也會用到一些複雜的工具及法器,主要是香火、黃紙、墨斗、毛筆、木劍、銅錢劍、糯米、紅繩、黑狗血、公雞血。

他們通常還有着固定住所:義莊,也是趕屍人駐足的驛站和停放屍體的地方。

這些看似簡單和廉價的服裝、場景設計,爲日後的殭屍類恐怖片的創作提供了參考。

而80年代殭屍恐怖片的影響力,甚至擴散到泰國、韓國等國家。

不過,進入2000年之後,隨着林正英的去世和香港電影的沒落,“殭屍片”已經漸漸淡出國人的視野。

偶有幾部作品比如2013年麥浚龍導演的《殭屍》,也只是曇花一現。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擅長“拿來主義”的韓國人偷師成功,搗鼓出一部部帶着老殭屍片元素的作品,而且還能票房大賣。

《破墓》就是其中最爲典型的作品。

影片導演張在現,對亞洲宗教和民俗文化,研究得挺深。

2019年他執導的《娑婆訶》,就使用了彌勒佛祖和四大天王等佛教元素,片名也是出自佛教經典《大悲咒》。

在《破墓》中,張在現更是“變本加厲”。

不只照搬了港式殭屍片中的那些小道具,還把“殭屍”直接搬運過去。

那這部令韓國影壇引以爲傲的開年爆款,到底幾分真,幾分假?

01、《殭屍先生》和《破墓》一比,差別一目瞭然

首先,我們來看看《破墓》講了什麼故事。

專門爲客戶驅鬼辟邪的巫女李華林(金高銀飾演)和巫覡尹奉吉(李到晛飾演)某天接到大單,爲移民美國的富豪樸志勇剛出世的兒子驅魔。

樸志勇的兒子自從出世後就一直哭鬧不停,醫生用盡各種方法都查不出病因。

樸志勇不顧家人的反對,回國請華林、奉吉姐弟來爲兒子診斷。

華林掐指一算,就得知是樸家先人的祖墳出了問題,必須破墓遷墳才能化解。

但姐弟倆並不擅長看風水和遷墳,於是他們找了兩位外援,擅長看風水的風水師金尚德(崔岷植飾演)和教會長老兼禮儀師高永根(柳海真飾演)。

就這樣組建了擁有四名成員的“破墓小分隊”,每人的酬勞則高達5億韓元(摺合263萬人民幣)。

樸家先人樸根賢的祖墳位於朝鮮邊界江原道的香爐峰。

下葬時弄得十分潦草,只是個光禿禿的小墳包。

墓碑上也沒有名諱,只刻着一串標明經緯度的數字。

不用說,大凶,動不得,搞不好就會丟命。

但5億韓元的誘惑實在太大,金尚德的小分隊只能硬着頭皮啃下。

爲了鎮住墓中的厲鬼,華林找到五名屬豬的工人來負責挖墳。

同時準備五頭生豬,再跳大神作法,說是能夠將墳墓破開時散出的陰氣轉移到五頭生豬的肉身上,使挖墳的工人免受陰氣的侵襲。

就這樣經過一番折騰,樸志勇的爺爺樸根賢的屍骨連同棺材一起被挖出併火化。

樸根賢的惡靈也得以安息,樸志勇的兒子也因此得救。

故事到這裡是前半部分。

大家看這四人從接受委託,到看風水、起壇作法、再到挖墳掘墓的過程,是不是跟《殭屍先生》中的情節如出一轍?

區別只是在於,張在現擅長拿民俗文化大亂燉,用薩滿教的跳大神代替了我們道教的起壇作法。

如果說這些只是模仿,那接下來“殭屍”的出現,就是明顯的照搬了。

就在破墓一事的幾天後,參與破墓的其中一名工人竟然中了邪。

金尚德隱約有種不祥的預感,於是又到山上去檢查那個墳坑,才發現在原來的棺材下面,還有一口豎着葬下的棺材。

當年九叔就曾說過,橫着下葬叫做“平葬”,而像這種豎着下葬就叫做“法葬”。

這口通體黝黑的大棺材就如同一枚釘子一般插進土中。

棺材四周還用鐵絲牢牢捆住,顯然是怕棺中的“活物”破棺而出。

而這“活物”就是本片的主角,來自日本島國的大殭屍。

自此電影就進入了高潮的部分,“破墓小分隊”與島國大殭屍的終極PK。

鬥法的過程峰迴路轉。

四人都使出了自己平生所學的看家本領,華林還請了兩位同門前來助陣。

而他們使用的那些法器和道具,也處處能看出對於《殭屍先生》的借鑑。

比如九叔曾用公雞血來封印棺材,用糯米來剋制殭屍;

片中的華林也用糯米和馬血灑在棺材四周來封印棺材中的殭屍。

華林的同門作法鎮鬼的過程,也同樣用到了公雞、符咒和紙符。

小分隊四人爲了給自己加防禦,在身上寫滿《金剛經》的經文。

這種騷操作我們在2022年那部臺灣恐怖片《咒》裡也曾見過。

但其實在港片中最早出現這種設計,還要追溯到1980年由桂治洪導演的《邪》,是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作品。

《殭屍先生》中九叔在與殭屍打鬥時,經常咬破手指,把自己的血塗抹到木劍上以增加法力。

片中的金尚德領悟到風水學中的五行相剋理論之後,也在手中的鶴嘴鎬上塗滿了自己鮮血,才最終把殭屍一劈爲二。

所以從這些都能看出,《破墓》不僅在民俗元素和道具上對港式恐怖片有所借鑑,就連整個故事框架,都是照搬了《殭屍先生》中“高人接受委託-發現殭屍-消滅殭屍”的發展線。

這就是所謂的“新瓶裝陳酒”。

而張在現導演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能夠把這個80年代的老故事重新包裝,安上一個韓國人愛看的主旋律主題,就能俘獲韓國人的芳心。

02、四個主角名字,各有“隱喻”,電影增加的其他細節堪稱絕妙,個個踩中韓國人痛點

反美、抗日、深扒政壇黑幕,是韓國主旋律電影的三大主題。

只要抓住這“三大主題”,就能掌握流量密碼,符合這個主題的電影往往都能票房大賣。

就比如2016年羅泓軫的《哭聲》。

講述薩滿教、神道教、基督教這韓國三大教的衝突,故事講得撲朔迷離,特別令人費解。

但由於“抗日”的主題得到觀衆的肯定,不僅在全球狂賣4985萬美元票房,還讓羅泓軫拿到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導演。

同爲“抗日”主題,《破墓》和《哭聲》相比較,其故事線要直白得多。

爲了方便觀衆理解,他甚至還把電影拆分成6個章節,分別是:《陰陽 五行》、《墓》、《魂靈》、《動土》、《鬼(おに)》和《鐵針》。

而最後一章《鐵針》,纔是整個故事的核心。

韓國民間流傳着“鐵釘斷脈”的說法。

相傳在朝鮮半島的日據時期,日本殖民者爲了切斷朝鮮民族的“龍脈”,組織了一個特別行動小組,以繪製地圖的名義在朝鮮展開爲時一年多的地理勘測,最終掌握了朝鮮半島的龍脈。

其後,他們就將無數鐵釘釘入金剛山、開城鬆嶽山、智異山、平壤大城山、漢城北嶽山、水原八達山等名山要穴,以及皇宮大殿裡。

製作這些鐵釘所用的鋼材,來自日本武士使用過的武士刀的刀條,“聚集了大日本帝國武士之英靈”,他們要用祖先之靈來鎮壓朝鮮半島。

1985年,一羣登山愛好者自發組成了名爲“Thinking About Us”的團隊,在韓國境內掀起了一場“除釘運動”。

從1985年到2012年的27年間,他們的足跡遍佈韓國的名山大川,共拔出鐵釘360多顆。

這羣人被稱爲“鐵釘獵人”,也就是片中“鐵血團”的原型。

“除釘運動”曾在1995年到達過高潮。

當時恰逢韓國光復50週年紀念日,時任韓國總統金泳三將“拆除日本人遺留的鐵針”納入到國家的重大項目中去。

據當時的施政報告記載,韓國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調查,一共查明並清除了180根鐵樁。

時至今日,韓國人仍然對“島國風水侵略論”和“日本帝國斷脈論”深信不疑。

張在現導演就是看到了這一點。

他在採訪中把強調民族意識,呈現愛國議題,消除日本文化的負面影響稱爲“雞眼手術”,認爲“只有把它連根拔起,才能出現新的東西”。

基於這個原因,張在現導演想要講述一個親日派受到詛咒的故事。

片中的富豪樸志勇一家,正是日據時期韓奸的後代。

他的爺爺樸根賢就是個大韓奸,死後被來自日本的狐妖陰陽師村山淳二葬在江原道的香爐峰上經緯度“383417,1283189”之處。

相傳在日據時期,朝鮮半島在地圖就被描繪成一頭猛虎。

而樸根賢的墓穴就處於“虎腰”的位置,即電影中講的“狐狸斬斷了虎腰”。

而這個韓奸墓其實是在爲下面“島國大殭屍”的墓打掩護用的。

其下豎着插入土中的大棺材,就是狐妖陰陽師“斬斷虎腰”的一枚鐵針。

片中交代這大殭屍生前是參加過“關原合戰”的西軍武將。

其原型正是與德川家康爲首的東軍交戰的西軍統領石田三成,戰敗後被斬於京都的六條河原。

死後其遺體被大德寺的圓鑑國師收斂,葬在寺中的三玄院裡,這與片中大殭屍提到“葬在大德寺”的話相吻合。

大殭屍所戴的蜈蚣造型的頭盔,則來自有“奧州猛將”之稱的伊達成實;

喜歡吃香魚和瓜的設定,一是源自盛產香魚的岐阜,那是日本戰國名將織田信長的家鄉;

二是源自德川家康對於瓜類的特殊偏好。

應該說,大殭屍就是融合了日本戰國武將形象的結合體。

武將被斬首後,又被狐妖陰陽師將一把武士刀從頸部豁口處插入體內,從此武士刀與屍身融爲一體,形式一顆“斬斷虎腰”的鐵針。

因此對於韓國人來說,愛國者“拔出鐵針”的過程,就帶着深刻的民族情感和象徵意義。

再說“破墓小分隊”的四個人,他們的名字也分別來自韓國曆史上的四位愛國人士——

金尚德是大韓民國獨立的首要功臣;

高永根是朝鮮末期的愛國青年;

李華林是韓國著名的女性獨立運動家;

尹奉吉則是日據時期的抗日義士。

這四人本身就代表着韓國民衆中的愛國志士。

他們平日裡在爲富豪們服務,但在民族大義的大是大非面前,這些平凡的人也甘願捨棄性命。

電影的海報設計,明顯也花了不少心思。

樹林、人物輪廓形成的天空部分,恰好就是朝鮮半島的形狀。

正是這些情緒在韓國觀衆中引起共鳴,才使電影上映後一路高歌,拿下高票房。

03、比起無意義罵戰,這些纔是關鍵

讓我們再回到電影中,也許看過《破墓》的網友會有一些忿忿不平的情緒。

風水、鬼怪、鬥法、掘墓這些驚悚題材,我們也曾經拍過。

且不說港片,我們內地早在上世紀80年代也拍過《夜盜珍妃墓》、《黑樓孤魂》、《凶宅美人頭》這種電影。

時至今日,韓國人拍出了《哭聲》、《娑婆訶》、《破墓》;

日本人拍出了《殘穢》、《靈異咒》、《鬼水怪談》;

泰國人拍出了《鬼影》、《鬼妻》、《鬼夫》;

臺灣影壇也拍出了《雙瞳》、《詭絲》、《咒》這些驚世駭俗的作品。

而我們卻仍在原地踏步,毫無寸進。

有人將這些歸結於審覈的原因。

但其實近年來內地電影審覈的尺度已經有所放寬。

《羅曼蒂克消亡史》、《涉過憤怒的海》等片尺度都非常大,審覈部門仍然爲其開綠燈打上龍標。

因此,皮哥覺得內地電影人還是要從自身找原因。

參考華語影壇內外的一些成功案例,認真創作劇本,主題上也要積極和深刻。

其實給商業電影套上高大上的愛國主旋律,讓電影主題得到昇華,我們內地的電影也早有先例。

比如吳京的《戰狼2》,其內核就是一部表現個人英雄主義的動作爽片。

但把“戰場”搬到國外,再套上“撤華”的主題,打着愛國的旗號,其思想性和賣相就完全不一樣。

再說科幻片《流浪地球2》。

故事主線放在未來面臨世界末日的地球,似乎和“愛國”不沾邊。

但片中表現的捨生取義、自我犧牲的精神,又與我們的民族精神一脈相承。

藉着科幻的主題,我們的民族精神也得以傳播到全世界。

所以在民俗題材這一塊,皮哥覺得未來我們的電影人也該大膽嘗試。

像《破墓》這樣把愛國主義和觀衆愛看的天師鬥法結合到一起,拍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好作品。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