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雪洪:合創汽車被曝“全員賣車”,創新還是無奈?

中新經緯3月30日電 題:合創汽車被曝“全員賣車”,創新還是無奈?

作者 紀雪洪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合創汽車被曝要求全體員工參與賣車,賣不出去會扣發工資。而據媒體披露,合創汽車早在2023年就宣佈了“體系內員工年內需銷售一輛合創汽車”的規定。

“全員賣車”模式在以往是很少看到的,根據目前合創汽車的情況判斷,這是該企業迫不得已的“自救方案”。這一方案通過壓力傳導的方式,將車輛銷售的壓力傳遞到每位員工身上。“全員賣車”方案,短期內可能會提振車企的銷量,但從長期看,很難有效持續下去。

汽車是最爲複雜的大工業產品之一,且具有科技產品和時尚產品的特徵。汽車銷售無論在銷售體系構建方面,還是具體到銷售員與用戶的溝通細節,都是非常專業的。研發人員、製造人員、財務人員等非銷售人員,短時間很難具備銷售汽車的專業知識。所以,這種“全員賣車”模式只是一個無奈之舉。

合創汽車雖然知名度不高,但起點卻不低。其前身是“廣汽蔚來”,蔚來退出後,廣東珠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19.23億元資金持股68.56%成爲最大股東,更名爲“合創汽車”。不過,高起點以及充足的資金支持並未將合創汽車帶入發展的坦途。公開數據顯示,合創汽車銷量持續低迷,2023年全年銷量爲18559輛,2022年爲18941輛。

合創汽車銷售低迷來自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當前新造車企業大多數還是以創業公司爲主,部分是傳統車企成立專門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以合資方式發展新能源汽車還不多見。合資企業固然有利於整合各方資源,但造車是一件困難重重的事業,合作難免會產生衝突,合資雙方能否保持緊密合作,相互支持是具有很大挑戰的。無論蔚來的參股,還是廣汽埃安的增資,實踐證明當參與人不是大股東,很難像獨立車企那樣做到全力以赴。筆者認爲,這是合創汽車發展中存在的“企業制度設計缺陷”。其次,合創汽車的大股東來自地產投資企業。從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來看,雖然有多家進入汽車行業的地產公司,其中不乏頭部地產公司。但經過十多年的市場競爭,市場初步證明地產企業雖然資金雄厚,但在研發資源積累、用戶思維形成、創新品牌打造以及全新渠道建設等方面,依然沿用了工業時代的基本邏輯,無法很好地跟隨上互聯網企業造車的步伐。再次,合創汽車研發的產品並無明顯差異化和產品亮點。當無法深入洞察消費者需求,產品競爭力不突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產品沒有辦法吸引到用戶,產品銷量處於低迷狀態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前很多車企將視角開始轉向海外。其原因是:一方面海外市場與國內市場可以形成有效補充,另一方面是因爲國外有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並不多,海外市場產品的利潤相對也比較高,有的產品出口價格可能是國內的兩倍甚至更高。

開拓海外市場是當下中國車企的重要戰略,奇瑞、上汽、長城、比亞迪等車企已經走出了國門,表現可圈可點。如果合創汽車很早就圍繞國際市場發力,選擇比較好的市場做好渠道服務和品宣工作,應該是有較好的發展機會的。目前合創汽車籌備重點發力出口業務,不排除取得意外收穫。但企業需要認識到,海外市場的發展並不是一夕之功,奇瑞汽車的海外出口業務發展是基於近二十年積累的成果。

當前正處於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汽車的變革時期,不僅關係不同技術路線下產品銷量的增減,還直接決定企業的生存和優勝劣汰。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一些偉大的公司正在涌現,並將不斷壯大,同時部分公司也成爲過往。部分公司在被逼近懸崖的邊上時,通過自身努力和機緣巧合成功實現了自救,合創汽車“全員賣車”表明企業正在面臨發展的困境,能否化解這場危機,需要一系列的舉措,需要有短期的自救方法,更需要長期的體系性競爭能力做保障。(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