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通膨成美民怨 拜登、川普辯論互踢皮球

美國總統拜登(左)與前總統川普在首場電視辯論會上,針對移民、關稅、通膨及稅務議題交鋒。美聯社

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第一回合甫落幕,不難看出現任總統拜登在攻防上略顯被動。面對川普在邊境管理,和民生議題上的質疑,拜登多以對方所言不符合事實作爲反擊,但這樣的說法,真的能讓選民信服嗎?

美國大選辯論敲響戰鍾,果不其然,經濟民生的問題首當其衝。其實,單從整體數據來看,拜登政府的經濟成果不算太差。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統計,美國平均年薪從2019年的5萬9202美元,成長至去年的7萬2609美元、失業率也從疫情高峰之後減緩,已降至4%以下,GDP成長率亦從谷底反彈。

然而,根據媒體民調顯示,有超過一半的民衆認爲美國正經歷經濟蕭條(a recession),並清楚的體會到通膨的威力;有超過七成的民衆認爲,通膨正在擴大,而他們也不算判斷錯誤。

自2020年5月的通膨低點後,美國通膨在2022年6月達到9.1%的高點,雖然後來逐步降低,至今仍維持在3.4%左右,遠比10年前的平均來得高,尤其在能源的通膨上,目前仍呈上升趨勢,包括一般民衆最關心的油價,和天然氣價格等,皆在漲價。

結果就是,縱然美國社會的平均收入有所成長,但物價齊漲,民衆購買力被通膨吃掉,令大家備感壓力,甚至仍感覺是經濟寒冬,感受不到復甦的春暖花開。

對此,拜登在回答問題時,認爲他因爲接下川普政府的爛攤子,從一片混亂中才好不容易重新站穩腳步,言下之意是,前政府做得太爛了,他能夠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川普則在辯論中打太極,稱他執政時是美國最好的經濟(greatest economy),是拜登執政把美國搞壞了。

然而,拜登與川普互推責任,卻沒有人提出任何解方,也沒有針對接下來該如何抑制通膨做出說明。在一場互相指責、比較誰更差勁的辯論中,美國選民聽不到雙方對未來的願景,和政策,恐怕是這場辯論最遺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