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踐行!物企將ESG全面融入到業務運營中

ESG是評估企業在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治理(Governance)方面表現的一種綜合評價體系,越來越多的金融和投資機構將企業運營是否符合ESG標準作爲授信或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維度。由此,ESG已經成爲一把衡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標尺。

站在宏觀層面來看,倡導綠色發展的ESG理念也與我國“雙碳”戰略目標相一致,在此背景下,監管部門也在逐步落實ESG信息披露規範規則。

而對於物業行業來說,在存量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物企之間需要新的差異化優勢,ESG恰好可以成爲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衆多物企積極披露ESG報告,據《2023物業上市公司ESG測評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物業服務行業上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率已達92.4%。整體來看,2022年物企ESG表現優於2021年。

物企積極擁抱ESG 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行業深度調整階段,物企ESG的建設意義重大,克而瑞物管分析認爲,目前國內有6億棟建築,在2022年行業管理規模已經達到353億平方米。

“物企作爲房地產行業價值鏈重要環節,與終端能源消費、資源使用具有高度關聯性和突出的減排潛力。此外,ESG的建設具備民生屬性,與社區天然一體,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業務市場佔有率,順應發展趨勢,方可實現可持續發展。”克而瑞物管表示。

進入2024年,上市物企ESG披露已經具有較高的披露率及較強的時效性,截至5月末,A股及港股上市物企大部分已經陸續完成披露ESG報告或與年報共同披露ESG成果。

在A股房地產服務板塊,世聯行、新大正、特發服務、珠江股份、招商積餘、南都物業、中天服務、我愛我家等企業均在年報相關章節中披露了公司治理、環境與社會責任內容。在評級方面,據Wind數據顯示,在2024年世聯行獲得A評級;新大正、陸家嘴、招商積餘、特發服務獲得BBB評級。

在港股房地產管理板塊,包括碧桂園服務、萬物雲、越秀服務、保利物業、雅生活服務、金茂服務、綠城服務、中駿商管、遠洋服務、融創服務、華髮物業服務等單獨發佈了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而華潤萬象生活、中海物業、世茂服務等單獨發佈了可持續發展報告,也有少數幾家如建發物業ESG內容與年報共同披露。

評級方面,Wind數據顯示,在2024年,綠城服務獲得A評級,中海物業、萬物雲、華潤萬象生活、華髮物業服務、金茂服務、保利物業獲得BBB評級。

不僅如此,物企也在通過多種渠道,積極傳播ESG成果。據MSC諮詢報告顯示,企業一般通過定期報告發布,公開物業服務的ESG目標和舉措,同時還會在媒體平臺上發佈關於物業服務ESG白皮書以及理念和成果的文章,進一步提升公衆對行業在ESG領域的認知和了解。

ESG已全面融入企業業務運營中

事實上,物企踐行ESG目前來看經歷了三個階段,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融入企業管理,再到將ESG理念全面融入企業發展全業務流程。

中指數據分析稱,因交易所強制要求,初期ESG報告呈現出“爲披露而披露”的情況;隨着“雙碳”戰略目標制定與實施及人們意識的轉變,越來越多的物業企業認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主動將ESG融入企業管理,“實質重於形式”成爲該階段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如今,物業服務企業從建立以董事會爲首的ESG管治架構到關愛員工、爲業主提供高品質服務,再到打造陽光綠色產業鏈,ESG已全面融入企業業務運營,融合發展成爲時代主題。

物企ESG信息披露的水平不斷提升,離不開頂層設計的加速出臺。據不完全統計,自2021年以來,證監會、生態環境部、國務院國資委、銀保監會等多部委先後發佈文件,推動行業、企業ESG披露的標準化建設。

於2024年3月,上海、北京、蘇州相繼出臺了促進ESG發展的政策文件,分別涉及加快提升涉外企業ESG能力和水平、推進ESG生態體系加快形成以及給予規範披露ESG報告企業資金獎勵等。

據中國證券報消息,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下,滬深北三所於4月12日正式發佈《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並自2024年5月1日起實施。明確報告期內持續被納入上證180、科創50、深證100、創業板指數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應當最晚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公司自願披露2024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的,報告內容應當與指引要求保持一致。

在具體議題方面,《指引》設置了應對氣候變化、污染物排放、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鄉村振興、創新驅動、員工等21個議題,並通過定性與定量、強制與鼓勵相結合的方式,對不同議題設置了差異化的披露要求。

此外,5月27日,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指出,到2027年,我國企業可持續披露基本準則、氣候相關披露準則相繼出臺。到2030年,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基本建成。

業內人士表示,“指引”的出臺,標誌着國內ESG發展進入新的階段,而《徵求意見稿》亦釋放了強烈且明確的政策信號,未來國內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方面迎來新的標準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