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住民半年就醫少於14次 衛福部:獎勵續辦

健保署預計在9月提出「擴大居家醫療計劃」草案,未來讓醫療團隊可到府打抗生素,開立死亡診斷,減少臨終病患來回送醫折騰。圖爲北市聯醫住院病人,非新聞當事人。(林周義攝)

根據健保署統計,機構住民平均每人每年就醫33次,爲減少不必要就醫,衛福部疫情期間推動「減少機構住民就醫方案」,只要半年減爲14次,就給機構4萬8000元獎勵金,現疫情結束,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方案會持續推動。但醫師認爲,中央每次都推出零星、點狀的獎勵根本沒用,重點仍在於能否提供機構醫療後援。

健保署2020年統計,機構住民平均每人每年就醫33次,但臺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統計則達48次。

花蓮慈濟家庭醫學科緩和醫療科主任謝至鎠直言,這麼多的就醫次數常常都是非必要醫療。

爲減少疫情期間就醫感染,衛福部2020年提出「減少照護機構住民至醫療機構就醫方案」,只要機構能達到半年就醫14次以內,就給予4萬8000元獎勵金,經費由衛福部長照司提供、健保署協助,該方案原至2024年將截止,石崇良則允諾,會繼續做下去,不會因爲疫情結束就中斷。

另外,今年四月開始也推動長照機構人員居家安寧培訓課程,只要長照機構中有員工接受醫事司規畫的13小時安寧療護課程,且完成培訓,就會給予機構5000元獎勵金。

謝至鎠表示,機構住民幾乎都是有多重慢性疾病高齡長者,用藥種類很多,最常發生不小心發燒、肺部感染或是泌尿道感染時,安養機構擔心,不送醫家屬可能會指責,以至於時常發生輕症就送急診住院,其實只要適時的給予抗生素等藥物就能緩解。

謝至鎠表示,要能讓機構、家屬都要放心,政府一定要媒合醫療後援,否則一天到晚試辦計劃一大堆,都只有個別點狀的成效,沒有全面推廣,只要案子結束就沒了,機構在沒有後援下,根本不願意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