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深度解讀:這個細節,真的很絕

文/葉秋臣

在看完電影《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之後,我總想着爲此寫點什麼。

目前已上映一週,但票房卻不過只有4000多萬,大比例的排片還是給了上映20多天的《拯救嫌疑人》。

看得出來,國內觀衆對這個片子的熱情並不高。

感覺是隻有老粉和寫影評的人才會買票去看的類型。

相信最終的成績應該與多年前的同系列作品持平,大概在1-2億左右的程度吧。

葉秋臣整理了一下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碼完了下面這篇深度解讀的文章。

下文將涉及劇透,請未觀影者慎入。

1.關於《飢餓遊戲》

獅門影業是一家加拿大娛樂公司,總部在美國,1997年由一個加拿大銀行家創立,屬於相當老牌的出品方。

喜歡電影的朋友們,對此必然不會陌生。

此前的《飢餓遊戲》系列就是他們打造出來的IP,且連續推出了《飢餓遊戲》《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以及《飢餓遊戲3:嘲笑鳥》上下兩部,主演都是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

雖然口碑在豆瓣上普遍只有6、7分左右的水平,但整體的熱度和關注度卻不低,平臺上標記看過的人數最少也有36萬+,2012年上映的第一部更是達到了66萬+的數量。

全球票房成績總體而言也算出彩,此IP算是一塊香噴噴的肥肉,屬於只要拍了就能賺的東西。

不論是出於資本利益還是市場訴求,這個系列有機會必須繼續搞下去才行。

獅門影業當初在出品《飢餓遊戲3:嘲笑鳥(下)》時就說過,他們還會就此繼續拍下去,但苦於沒有可以延展的素材,也沒有能夠繼續改編的小說了。

所有相關主創人員就像《星球大戰》一樣,只能在前傳上重點下功夫。

先是原著作者蘇珊·柯林斯打基礎,她也是該系列的編劇之一,於2020年5月發行了與電影同名的前傳小說。

接着老合作伙伴獅門影業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便隨即籌備安排了立項和拍攝等工作。

於是,最後我們才能看到這部《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

2.關於劇情

該片的時間線設定爲《飢餓遊戲》的64年前,男主則選擇其中的大反派科里奧蘭納斯·斯諾,拍出了他年輕時期的故事。

電影講述了斯諾從一個懵懂善良的小夥子,變身成爲黑化大魔頭的整個過程。

大框架共三章,分別爲導師、獎金、衛兵。

在導師部分,主要作用是將斯諾和飢餓遊戲關聯起來。

雖然出身高貴,但斯諾的家族早已沒落。

食物短缺,處處拮据。

斯諾也瘦成了皮包骨。

爲了改善生活,他刻苦學習認真聽講,希望能在畢業典禮中被宣佈成爲普林斯獎的獲得者。

照理來說,成績達到最佳即可。

結果,這一年的規則突然變了。

斯諾必須去參加第十屆的飢餓遊戲,並擔任參賽者(貢品)的導師。

只有他輔助的外區選手獲得冠軍,才能成爲最佳導師並拿到獎金。

他雖然是一個落魄貴族,但斯諾處處都在極力隱藏自己的窘迫,屬於僞裝在上層的底層人。

但斯諾並不是最慘的底層人,因爲還有外區那些捱餓的人。

外區共有十二區,每年都會選擇一男一女來當貢品,讓他們參加電視直播的飢餓遊戲。

24個人裡,唯有活到最後的選手,纔是冠軍。

其餘皆是炮灰。

這檔節目,甚至還找來了主持人進行解說,國會區的觀衆們在動物園籠子裡看待貢品的眼神,充滿了上流社會看底層人民的不屑和鄙視。

因此看到調戲貢品的導師被反S時,似乎那個女孩也不值得可憐。

這部電影處處都在講述一個觀點——

人命如草芥,權力價更高。

國會區和十二區都是一樣。

斯諾被分配給十二區女孩當導師,於是他遇見了本片的女主露西·格蕾·貝爾德。

他倆在動物園裡對視時,彷彿能在彼此的眼中看到野心。

彼時的兩個人,真是一條船上的螞蚱,一心想要共同取得最終的勝利。

女主雖然贏得了飢餓遊戲的冠軍,但她除了跑和躲之外沒什麼有效行爲,都是男主在外作弊幫忙才成功的。

男主幫忙找躲藏的洞,男主給她準備了老鼠藥,男主投遞水瓶砸開了圍攻她的人羣。

也是男主利用擦過女主臉的方巾(帶有她的味道就不會被蛇攻擊),將其投到彩色蛇的大桶裡,才避免了最終露西被幹掉。

全都是男主。

關鍵的是,女主偶爾還會不聽話。

從個人審美角度,葉秋臣真的很不喜歡露西這種人設。

這個角色很不豐滿,乾巴巴的。

那些“信任比愛更重要”以及“人沒有那麼壞,都是環境逼迫的”等等觀點,並不適合飢餓遊戲這個氛圍和前提。

編劇似乎生怕給露西貼上一丟丟關於“壞”的標籤,便將某種不現實的善良放在了競逐人性的賽場上。

特別假。

導致她後期的“黑化”很不自然,非常突兀。

在那個人性競爭的環境下,爲人善良的命運大概率是像十二區的男孩那樣,成爲一具S體。

或者像男主好友那樣,以另一種方式也成爲一具S體。

反而是像其他人那樣經歷結盟和內訌等諸多步驟的行爲,纔是正常的狀態。

電影中有句臺詞說得很好,人爲了活下來,總會做一些不光彩的事情。

動機需要理由,比如男主之所以會幫助女主,前期是爲了拿獎金,後期是因爲反抗者投炸彈時,露西返回來救了自己的命。

這一系列操作,可以理解爲報恩。

從片名來看,露西就是鳴鳥(美妙歌喉),斯諾則爲蛇(狠毒心腸)。

因此,他倆後期的決裂是必然的。

等到告一段落走向新生活,有分歧和猜忌也很正常。

第二部分是獎金,主要作用是讓斯諾意識到權力纔是自己應該追求的東西,而非金錢本身。

小惡魔說,即便斯諾贏了也能讓他拿不到錢。

這是什麼原因?

權力可以改變遊戲規則和結果。

在那個環境之下,就算你再努力,再拼搏都沒用。

高爾博士可以輕鬆把一個學生被蛇咬S的原因說成“流感”,可以在直播時命令相關方暫停一小時讓斯諾進去救人。

真相併不重要,誰說的“真相”才重要。

她可以將任何人的S都歸咎爲“流感”。

所以,飢餓遊戲到底在哪裡上演?

只在競技場上嗎?

不。

現實世界,纔是飢餓遊戲最大的競技場。

影片中最關鍵的內容,是第三部分的衛兵,主要作用是讓斯諾與過去那個善良的自己徹底告別。

由於被查到幫助女主作弊贏得比賽,斯諾被罰去做衛兵。

通過手段,他如願來到十二區與露西談起了甜甜的戀愛。

露西甚至說,讓斯諾別回國會區了,就在這裡兩個人簡單生活長相廝守吧。

可是斯諾已經經歷了第二階段“獎金”部分,他心中對權力的慾望開始燃燒。

這就是爲什麼他在能夠調回去的命令上,幾乎沒有太多的糾結。

斯諾只想用一種合理平靜的方式分手。

但中途出現了意外,唯有私奔。

過程中,兩個人離心了。

男主在小屋裡發現了槍,女主謊稱自己要出去挖土豆。

相互猜忌之下,她留下一句“世界會變的”就跑得無影無蹤,他甩出了一槍但不知道有沒有命中目標。

最終,男主如願回到了國會區,向高爾博士說出“飢餓遊戲的目的”後,幹掉了小惡魔。

整個世界都是競技場,飢餓遊戲只是讓人們看清了自己真實的模樣。

至此,斯諾徹底黑化。

“也許,這個遊戲已經不適合當下了”。

不,這個遊戲始終適合。

3.關於細節

《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延續了正傳裡施惠國、十二區貢品和反抗者等等設定,片中也有大量的彩蛋供老粉們去狂歡。

不過葉秋臣更喜歡的,還是電影中在情節上的一些細節設計,能夠幫助觀衆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狀態改變,以及角色的層次感。

最開始,斯諾曾與露西在動物園裡一起分享食物。這一幕的設計很有趣,說明當時的他的確心存善良,想與貢品聯手贏得比賽。

但是,那會兒的斯諾只當女主是個默契的合作伙伴,並沒有產生愛情,因此他拒絕並回避了露西的吻。

直到在露西關鍵時刻救了男主的命,斯諾纔對其另眼相看,到了十二區後更是主動去吻。

情感遞進很明顯。

直播飢餓遊戲時,個人覺得最好的一場戲是安排了底下的看客們嫌棄進度太慢,然後犯困立場。

觀衆爲了看場好戲,願意花費多少的金錢和耐心?

裡面的人正在廝S,外面看戲的人則是漠不關心。

對比感強烈。

斯諾被高爾博士安排進去救好友,他無意間幹掉了一個其他區的貢品。

當時那個貢品已經S了,但男主還是多砸了一下。

這個多砸了一下,安排得很巧妙。

說明當時斯諾的心裡,某種東西已經在悄悄改變了。

想要學會統治,就要先讀懂人性和人心。

他正在朝着這條路上不斷前進着。

過去主要走正路,可等到衛兵分配的時候,斯諾就已經不同了。

他拿錢賄賂了面前的工作人員,從第八區調去了十二區。

後來男主在女主表演時見到了她,底下的人亂糟糟地陷入矛盾並互相毆鬥,那場面無疑是另一種形式的飢餓遊戲。

飢餓遊戲並非只在競技場上演,現實裡每一處都在上演。

尤其是幹掉區長女兒他們時,那種淘汰對手自己才能晉級的味道就更重了。

接着就是男女主私奔後,相互猜忌的這段戲。

斯諾跑出去追露西,結果在路上看見了他送給女友的媽媽絲巾。

在撿起來的時候,他被底下藏着的蛇咬了一口。

這場戲的設計,給背叛一種更形象化的表達,同時拋棄信物也代表了決裂。

當初找到槍時,斯諾曾舉着槍看向女主,但一念之差他放過了面前這個女人。

露西的逃離告訴斯諾,他以後再也不會犯這種一念之差的錯誤了。

另外有一處前後對應做得也很有意思,男主爸爸把小惡魔酒後大醉時做出的飢餓遊戲設計偷走,並署名了他們兩個人。

這個操作,與當初斯諾同組的女同學行爲一樣。

諷刺的是,當初斯諾還不是他父親那個狀態,如今已經換了位置。

因此他姐姐纔會說,斯諾已經成爲了他的父親。

也對,畢竟這個角色未來就是《飢餓遊戲》裡的總統老頭了。

還有一個細節也是前後對應的,結局中男主用藥幹掉小惡魔,從他S時的症狀來看,應該是在小瓶酒裡下了當初他給露西的老鼠藥。

這處細節的對應真的很絕。

當初是他通過露西的手意外S了人。

如今則是直接動手,程度更進一層。

同時,這也是換了位置的側面表達。

妙,相當妙。

不過全片葉秋臣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並不來自主角們,而是那個將所有選手S體並列排好,且將旗子蓋在上面的男人。

這段看得我整個人都在顫抖,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比那個看起來似乎大場面的彩虹蛇瀑布都要震撼。

接着,這個蓋旗子的男人平靜地坐在那裡等待蛇的吞噬,又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但慚愧的是,我沒記下這個角色的名字。

4.關於演員

男主演湯姆·布萊斯真的不錯,他詮釋角色時的心理活動很豐富,也演出了人物的層次感和變化。

作爲一個經驗並不算多的演員來說,他算是有潛力和天賦的。

在形象上,我認爲他的短髮比長髮要更利落和帥氣一些。

葉秋臣非常討厭女主瑞秋·齊格勒飾演的這個角色,剛纔在文中就沒忍住吐了幾句槽。

演員本身業務能力也不過硬,長相還行,但演技很平也很白,眼神極少有內容,完全是拖後腿的程度,感覺就像是關係戶被塞進來的一樣。

有些唱歌安排屬於冗餘,總有一種走錯片場進入印度片或迪斯尼的感覺。據說她還是2025年的新版白雪公主,難以想象那將是多麼大的一場災難。

我知道這個角色叫做海波頓校長,但實在控制不住稱呼他爲小惡魔。小惡魔在出現時,每一幕都有滿滿《權力的遊戲》味道,尤其他說出“sound of snow”這句話時,真是一秒串戲,生怕下一秒竄出來的是另一個Snow。

高爾博士有時候說話真的很像唱Rap,這也許就是天賦使然吧。她在電影中的那些寶貝們,看起來都很“異形”。

斯諾在高爾博士那看到的寶貝們,後期都被他利用上了,男主是真的很聰明。

其餘角色中規中矩,沒有太多其他的評價。

不過男主姐姐的演員,看起來似乎比瑞秋更適合做女主。

5.關於感受

《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觀影門檻並不算高,即便沒看過正傳也能完全理解前傳劇情,只是對彩蛋內容並不敏感罷了。

但作爲一個飢餓遊戲的小白,或者對待外國名字不夠敏感的人,看起來可能會比較痛苦,尤其前半段頻繁出現各種人物的時候。

記不住的話,意味着很多對話裡的相關劇情沒辦法關聯起來,故事在理解上就會出現斷條。

另外,我感覺影片中各種爲了平衡而設的小心思都很沒必要,比如主演膚色配置和女主裙子的彩虹色,片中她還曾被叫成了“Rainbow Girl”。

包括高爾博士那些彩色的蛇,生怕觀衆看不出來,反覆強調。

當然,劇情裡也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比如除了斯諾之外,其他競爭者真的太沒有競爭的狀態,即便不看結果來評,用心程度來講也是斯諾贏。

主辦方爲了增加飢餓遊戲的收視率,將其變成一場打賭下注的遊戲也無妨。但設計遊戲的人,居然還需要選手提出改進的方法,明目張膽爲了給有心人鑽空子用吧。

不過,難得在電影院裡看到了一個黑暗勝利的結局,也是久違了。

不知道《飢餓遊戲》系列,是否還有繼續拍下去的想法。

拭目以待。

文/葉秋臣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