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警告全球面臨疲軟十年,A股迎來第三個“國九條” | 財經日日評

點擊上圖▲立即訂閱

用數據深挖行業機會

讀懂2024潛力行業

以舊換新細則加速出臺

4月11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有關負責人介紹《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相關情況。《方案》提出將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堅持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聯動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一方面,重點支持推動汽車以舊換新。另一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統籌推進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強調,據有關機構測算,目前全社會設備存量資產淨值大約是39.3萬億元,其中工業設備存量資產大概是28萬億元。另據相關機構測算,我國每年工農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投資更新需求在5萬億元以上,汽車、家電換代需求也在萬億元以上級別,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市場空間非常大。(綜合華爾街見聞)

|點評|用財政補貼機械設備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需求端表現,有利於國內經濟的修復。以汽車爲例,新能源車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附帶的智能化功能可以給予車主全新的體驗。然而,汽車這樣的耐用品,置換成本高,最基礎的代步功能卻沒有改變。以舊換新的各類補貼讓置換新車更加划算,將提高車主置換意願。

大規模的以舊換新將給製造業帶來新的需求,還能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節能減排。然而,很多地方政府正處於化債期,能提供的財政補貼可能較爲有限,中央財政補貼或將成爲主力軍。同時,對消費品進行以舊換新補貼的實際效果,還需要居民消費能力提升的配合。

部分城市購房補貼未及時發放

4月12日消息,有部分城市的購房者在網上反映,當地的購房補貼未能及時發放,甚至有2021年的購房補貼至今仍未發放。業內人士指出,部分城市盲目跟進實施購房補貼政策,對財政情況預估不到位,或是政府補貼的流程較慢,甚至沒有明確時間表。

據悉,隨着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轉向,2023年以來多地陸續出臺了購房補貼政策,包括吸引人才落戶的購房補貼,以及二孩、三孩家庭購房補貼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很多購房者,但補貼資金的發放卻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綜合澎湃新聞網)

|點評|補貼不同於其他扶持/降費政策,是需要真金白銀的資源來支撐的。而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的環境下,部分城市的財政情況本就緊張,這種情況並不侷限於購房補貼,在人才優惠、生育以及企業稅費補貼方面都有存在。若兌現遲遲不能落地,對當地政府的公信力帶來的損傷不可小覷。

爲了應對地方財政的緊張,中央政府在近兩年已有特別國債、轉移支付等應對政策出臺,只是資金的到位或因客觀原因而有所延遲。而購房補貼事關消費者的購房信心,還是需要謹慎對待。即使由於客觀因素確實難以在短期兌現承諾,也應該及時迴應溝通,爭取消費者的理解與支持。

中國資本市場迎來第三個“國九條”

4月12日消息,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次出臺的意見共九個部分,是資本市場第三個“國九條”。《意見》指出,將重大經濟或非經濟政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評估內容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框架,建立重大政策信息發佈協調機制。鼓勵銀行理財和信託資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提升權益投資規模。引導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後依法註銷,出臺上市公司減持管理辦法,對不同類型股東分類施策。

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對此表示,推動解決資本市場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將研究制定促進資本市場長遠發展的改革舉措。圍繞嚴把上市關、嚴格持續監管、加大退市監管力度3個方面持續發力。要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完善風險監測處置機制,着力穩信心、穩預期。(新華社)

|點評|第三個“國九條”發佈,意味着中國資本市場的頂層設計再次迎來改變,本次“國九條”重點落在了監管層面。經過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按照市值排名,A股市場已經成長爲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規模急劇膨脹的同時,監管層面的相關制度相對來說還不夠完善,例如上市新股數量遠大於退市數量、市場信息不對稱等都是A股市場老生常談的問題。

完善中國資本市場法律法規,強化監管,是推動長期資本入市的基礎。這次“國九條”將歷史遺留問題逐一指出,從前兩次“國九條”發佈後的動向和證監會主席吳清的表述上看,證監會等有關監管部門的具體解決方案正在路上。

IMF警告全球經濟面臨疲軟的十年

4月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在華盛頓的演講中表示,IMF計劃在4月16日即將發佈的報告中,將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略微上調。但IMF對全球經濟增長的中期預測仍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預期僅略高於3%。然而,她同時發出警告稱,通貨膨脹問題尚未徹底解決,大多數國家的債務水平過高,如果不進行政策調整,全球將迎來一個增長緩慢且令人失望的十年。

IMF總裁同時警告說,長期強勢美元可能影響全球金融穩定。由於各國經濟的具體恢復情況不同,全球其他央行不太可能跟隨美聯儲的方向行動。在看到更多經濟數據證明可以降息前,美聯儲不要急於行動,但美聯儲應該能夠在今年年底前開始降息。(華爾街見聞)

|點評|短期全球經濟回暖的勢頭固然喜人,但全球經濟存在的長遠隱患仍然很多。美國經濟修復速度超出很多人的預期,這樣的結果建立在美國政府不斷提高債務水平,增大政府開支的基礎上。雖然近期美國政府和美聯儲試圖收緊美元流動性,然而前幾年美國快速增長的巨量債務,已經給未來積累了相當大的償債壓力。同時,全球其他主要國家面臨的債務風險也都不小。

相比於美聯儲對降息的搖擺態度,歐洲央行對於6月降息的指引則相對明確。如果歐美央行降息的步調有所差異,將助推美元匯率繼續保持強勢,非美元貨幣走軟又將成爲央行們頭疼的問題。總體上看,全球經濟前景撲朔迷離。

華爾街集體下調美聯儲降息次數

4月12日消息,隨着美國3月通脹數據的公佈,不少機構開始重新評估美聯儲降息的政策路徑。高盛預計美聯儲今年降息兩次,巴克萊銀行預計只降息一次。美銀和德銀一致認爲,美聯儲今年只會在12月份降息一次。

在能源和住房通脹帶動下,美國核心CPI連續第三個月高於預期。超預期的數據公佈後,投資者對於美國今年降息的預期有所減少。德銀在報告中進一步指出,如果未來通脹數據繼續令人失望,或者選舉結果導致加劇通脹的財政政策出現,那麼今年和2025年美聯儲都不會降息。(綜合華爾街見聞)

|點評|支撐美聯儲降息週期的核心一直是通脹數據持續下行的預期,而連續三個月的超預期通脹顯然擊穿了市場對此的信心。儘管當前華爾街的主流觀點還只是認爲降息次數會有所下降,但倘若後續通脹數據進一步惡化,“不降息”“再加息”的聲音成爲主流也只是時間問題。

假設降息預期進一步延後,那麼美元指數將在高利率的背景下維持偏強格局。而人民幣匯率在美聯儲高利率的背景下,恐怕也會面臨波動壓力。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與人民幣匯率有相同趨勢,若人民幣匯率波動,恐怕A股也會受到擾動。

李彥宏迴應百度大模型爲何不開源

4月11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一場內部講話中提到,關於文心是否需要開源,百度內部有過非常激烈的討論,最終決定不開源。他認爲,模型開源的意義其實不是很大,這些開源模型在外零散、小規模地去做各種驗證應用,卻沒有經過大算力的驗證。與傳統的軟件開源不同,大模型開源並非衆人拾柴火焰高,反而是閉源模型在能力上會持續領先,不是一時的領先。

李彥宏也強調,閉源的優勢還在於有真正的商業模式,能賺到錢去聚集算力、聚集人才。在成本上,同等能力下,閉源模型的推理成本更低、響應速度更快。同等參數的情況下,閉源模型的能力也更強。(界面新聞)

|點評|開源和閉源是不同廠商在推廣自己大模型時的一種策略,二者對應的是不同的商業邏輯。普通軟件開源後,程序員修改代碼即可升級軟件功能,而大模型算法改變後可能需要重新訓練才能達到更新大模型的效果,所以開源在功能升級方面有時反而不如閉源。

希望培養生態,是廠商決定將大模型開源免費商用的一大原因。對於國內廠商來講,一旦把大模型開源,則意味失去了商業上的某些優勢。IT企業選擇不開源的另一個原因,說白了就是不具備技術和創新領先能力,開源不開源確實意義不大,因爲對行業的貢獻不多。

Mac擬升級M4芯片蘋果股價單日大漲

4月12日消息,美銀分析師在週四發佈的最新報告中指出,投資者再次低估了蘋果的毛利率,垂直一體化和產品組合可以爲蘋果的毛利率帶來超過100個基點的上行空間。受市場消息提振,蘋果公司股價週四出現了大幅上漲。截至當日美股收盤,蘋果漲4.33%,單日增加112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113億元)。

據悉,爲提振低迷的電腦業務,蘋果公司於3月末發佈消息稱,準備對當前的Mac產品線進行改造,新的Mac將配置具備人工智能(AI)功能的M4芯片。數據調研機構Canalys機構曝光的路線圖顯示,M4系列芯片有望在2025年第一季度上線,主打在AI領域的運算能力。(華爾街見聞)

|點評|隨着蘋果放棄造車業務,將重心轉向自身擅長的消費電子領域後,市場對蘋果的信心逐漸被尋回。作爲在硬件領域具有深厚積累的科技公司,M4芯片應該是蘋果在生成式AI領域的核心成果。華爾街們的分析師也在期待,蘋果能夠拿出一款領先的AI芯片產品,與目前具有統治地位的英偉達分庭抗禮。

當然,“便宜”也是美股市場重新注意蘋果公司的原因。由於銷售數據不及預期,蘋果公司的股價自開年以來表現持續不佳,一季度連續三個月下跌,與隔壁狂飆突進的英偉達形成了鮮明對比。當前蘋果的預期市盈率在24倍附近,甚至低於以科技股爲主的納斯達克指數估值,使蘋果相較於其他大型科技股更顯優勢。

週五兩市全天震盪調整滬指跌0.49%

4月12日,市場全天震盪調整,創業板指領跌。盤面上,週期股反覆活躍,其中黃金方向領漲,油氣股低開高走,化工股午後走強。設備更新概念股早盤走強,其中家電方向領漲,CPO概念股震盪反彈。下跌方面,固態電池概念股集體大跌,飛行汽車、核污染防治、傳媒等板塊跌幅居前。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37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計8102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26億。

截至收盤,滬指報3019.47點,跌0.49%,成交額爲3631億元;深成指報9228.23點,跌0.78%,成交額爲4471億元;創指報1762.88點,跌1.08%,成交額爲1819億元。(財聯社)

|點評|周 五兩市弱勢震盪,尾盤市場氣氛回落,權重股回調幅度加深,指數走弱。從板塊上看,市場避險情緒濃郁,黃金期貨價格接連走高,黃金板塊繼續大漲。“以舊換新”具體措施出臺,家電等板塊領漲。大金融板塊全天走弱,房地產板塊延續頹勢。整體上看,權重股全天弱勢,拖累了兩市的表現。

回調成爲本週行情主基調,指數運行至近期高位後,缺乏向上突破的契機。週五盤後,“國九條”的推出和證監會主席的發言引起市場熱議。A股新一輪頂層設計完善後,或將給市場帶來新氣象。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 主編|何夢飛

吳 曉波重磅新作《茅臺傳》有聲版上線

原聲講播專輯80集 共赴10⼩時的“茅臺時光”

長按掃碼▼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