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ala拚2年內IPO 執行長:將以臺灣市場爲優先

(圖左至右爲iKala獨立董事簡立峰、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iKala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龔師賢。圖/劉季清)

AI新創公司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12日表示,iKala發展10年,現在正式開始啓動IPO,接下來將會以臺灣市場爲優先選擇,目標要在2年內上市。

iKala目前營收結構分爲雲端以及網紅行銷,雲端部分佔比約六成,網紅行銷則佔約四成,2021年營收達到10億元大關,年成長率40%。其中,雲端業務預期在未來幾年的複合成長率將成長約30%~40%,網紅行銷也搭着浪潮快速起飛。程世嘉說,看準臺中爲遊戲產業及精密機械產業的匯聚地,今年也將至臺中設立新辦公室,目前已展開招募雲端業務以及技術服務人才。

程世嘉表示,選擇掛牌以「家鄉優先」,除了臺灣是iKala的發源地以外,主要也是因爲看到近兩年臺灣的資本市場已逐漸開始接受軟體新創、雲端公司。未來iKala若順利在臺灣掛牌,將有望成爲臺灣第一家上市的MarTech(行銷科技)公司。

因應疫情過後帶動的遠距辦公浪潮,程世嘉表示,iKala新辦公室整修過後,全面優化空間利用及功能性,將本來固定座位的格局重新設計爲更多共享空間,將70%的座位規劃爲流動辦公桌(Hot-Desk)。

考量到「人」爲辦公環境升級最重要的因素,且辦公室作爲實體空間,應提供人與人面對面溝通、交流所需的舒適環境,iKala升級後的交誼空間更擴大爲2倍。而保持開放的同時,iKala也針對有個人專注、獨立工作需求的員工,增設5間個人工作艙;亦將會議室遠端協作設備升級,因應更多遠距會議的工作模式。

程世嘉說,iKala原本就是數位原生的公司,受到疫情衝擊的影響其實不大,而在去年本土疫情爆發後,iKala也針全體員工進行防疫調查,發現有42%的員工認爲在家工作效率較佳、且約一半的員工在疫情後仍偏好能在家工作。

程世嘉觀察,疫情過後,辦公室的功能已經與過去大不相同,91%的iKala員工認爲重返辦公室不再只是工作,而是能夠面對面與同事交流。因此除了辦公室升級以外,iKala也提供更符合員工需求,且彈性、效率兼顧的混合辦公環境,邁向「混合辦公新常態」。

iKala目前員工約160人,預計到今年底前要徵至200人,更廣納Z世代(介於1995年~2010年出生)人才。iKala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龔師賢認爲,Z世代高度重視公司文化與價值主張,以及工作彈性度與自主性,對於新興數位科技擁有極大的學習力,並渴望能在短時間內能「自我實現」。目前iKala的工程團隊約有近15%爲Z世代員工,預期將逐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