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冒4.05丈」歧視原住民 臺大聲明:已從升學優待轉爲升學保障

臺大發表聲明說明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相關制度。(臺大提供)

在日前臺大「言論自由月」中,有學生貼出「火冒4.05丈」橫幅,批評原住民升學加分35%的制度,引爆歧視原住民風波。臺大今天發表聲明說,此制度並不會造成教育資源排擠,不影響非原住民學生的升學名額。

由於臺大校園中部分學生對於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相關制度的不瞭解,相關言行造成對於原住民學生的傷害。爲此,臺大釐清此次爭議中的誤解,特此說明我國現行《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

臺大說,1952年,國民政府實施帶有同化意涵的「山地平地化」政策,並於《臺灣省山地教育實況調查報告書第一期》帶有偏見地認爲需要「對『山胞』所患着的『貧』、『愚』、『弱』 三大症狀予以診治」、「『山胞』的知識貧乏,風氣閉塞...足以阻礙山地教育發展的一個因素」,因此教育部以準適用《邊疆學生優待辦法》而實施《升學優待加分政策》,讓原住民族進入以漢族羣爲主流的教育體制。

1994年,由於原住民族正名運動長年努力,政府終於將「山胞」正名爲「原住民」,並於1997年將「原住民族」寫入憲法,保障原住民族集體權。

1998年,通過《原住民族教育法》明文要求保障原住民族教育、促進原住民族發展,並於2006年將升學辦法修法後,改以「外加名額」方式招收原住民學生,規定各校、系、所原定錄取名額不變,針對「取得原住民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者」,額外錄取總名額2%的原住民學生。

臺大表示,此制度並不會造成教育資源排擠,不影響非原住民學生的升學名額。近年,爲推動多元文化意識,升學辦法被賦予翻轉原住民族普遍低社經地位的處境、促進原住民族集體權的意識,升學「優待」政策因應其精神已轉向爲升學「保障」政策,鼓勵原住民學生畢業後爲原住民族服務,並實踐積極矯正歧視措施。

臺大校內目前原住民族學生共計324人、校內原住民族教職員共32人,包含2名專任老師、30名職員。中心主任及2位專任研究助理均具原民背景,另學輔中心1名學輔專員也具原民背景,負責協助原民學生相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