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亞廣聯獎的《詩畫中國》,向世界傳遞詩情畫意的中國

寫意、留白、意境……這些在中國詩畫鑑賞過程中向來被認爲是“不言自明”的要素,如何能讓更廣泛的大衆有所感觸呢?去年8月,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文藝節目中心與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大型文化節目《詩畫中國》以“詩畫合璧”的創意表達給出了答案,並憑藉着讓古老詩畫“活起來”的創意方式火爆出圈。

深度文娛(shenduwenyu)瞭解到,新一季節目還將增強與地方文旅的合作,用現場展示或外拍的形式,讓“活起來”的詩畫更加可觸可感。

10月31日,這檔充滿中國式詩情畫意的文化節目傳來新戰績:《詩畫中國》摘獲第60屆亞廣聯電視娛樂節目獎。而早在播出階段,節目就展現出強勁的海外影響力,美國《國際日報》網站和社交媒體賬號、法國《歐洲時報》網站和APP、俄羅斯《龍報》網站和世界頭條APP“北極熊視野”賬號、葡萄牙“葡新網”、意大利僑網、日本華商網、南非《非洲時報》網站、菲律賓《商報》微信公衆號“菲商網”等9家華文新媒體平臺發佈150餘條推文和視頻。“出圈”更“出海”,兼具中華文化魅力和科技實力的《詩畫中國》,成爲講述中國故事、溝通世界文化交流的橋樑。

三大“融合”,深化傳播力

“出圈”,意味着打破原本的傳播界限,被更多對象接納和欣賞。爲此,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詩畫中國》,借力其他圈層的技術方法,實現節目內容的三大融合創新,從而深化“思想+藝術+技術”的傳播“出圈”。

其一,通過“詩畫合璧”達成詩與畫的融合。《詩畫中國》第一季從近千件經典詩畫作品中,篩選出了近60幅畫作與上百首詩文。節目總導演田梅提到,這些作品有的本身是詩畫結合之作,有的詩文與繪畫互爲題材,還有的畫作與詩歌雖沒有直接關聯,但通過對經典的文化解讀,能從千年文脈中挖掘寫意精神,賦予經典畫作全新的詩意表達。例如,第一期開場的《溪山行旅圖》軸來自北宋范寬,表演藝術家李光復化身“山間行者”直接進入立體的山水中,既能讓觀衆領略到“山高水長,物象千萬”的曠達意境,又能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詩中見畫、畫中藏詩”。

其二,通過CG技術、數字水墨等達成藝術與技術的融合。例如上文提到的開場表演,實際是在CG動畫的輔助下,將古畫拆分爲近100個元素後重組,動態還原畫中的實景山水,真正做到讓古畫“活起來”。圍繞明代畫家徐渭的代表作《雜花圖》卷,節目則模擬徐渭的筆法畫出200多幅雜花筆觸細節,再將筆觸動畫與視覺空間結合,打造出一場虛實相生的“數字水墨交響”,帶着觀衆“一秒入畫”。

其三,通過總檯與多個“國家隊”的團隊合作達成思想的融合。爲了將詩與畫更好地交融呈現,《詩畫中國》雲集了來自故宮博物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歌劇舞劇院等多個國內各藝術領域頂尖專家及團隊。例如,生動再現《昭陵六駿圖》卷中六匹戰馬風采的情景式舞蹈《昭陵六駿》,創作者來自中國歌劇舞劇院;“數字水墨”等令人印象深刻的節目視覺效果,則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主任、2022北京冬殘奧會開閉幕式視頻總監王之綱。

“國家隊”的聯合創作給當代留下優秀的文藝作品,也與文化的發展相得益彰。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爲山指出,讓古詩畫“活起來”的“活”是活在人們心中,活在藝術家創作的血液當中,然後激勵他們,滋養他們,讓新時代的創作充滿着歷史的厚重感,也充滿着中華民族的詩詞。

內外合力,“出圈”更“出海”

“思想+藝術+技術”的融合,成爲《詩畫中國》“出圈”更“出海”的利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認爲,“節目體現出了中國美學的特徵和文化象徵,節目不僅是做成視覺小百科,更要作成文化大文章。”正是因爲有自主創新的產品內容,《詩畫中國》纔有了出海傳播的底氣和成績。

一方面,詩、畫、音、舞、劇、曲等多種藝術形態自然吸引了來自不同領域的觀衆,“詩畫合璧”模式又大大拓寬了《詩畫中國》的當代傳播力。據不完全統計,節目覆蓋微博、抖音、快手、新浪、知乎、豆瓣、B站、QQ音樂等超16家新媒體平臺,全網累計收穫熱搜熱榜共443個;#詩畫中國#的微博主話題閱讀量達5.3億,節目相關話題閱讀總量近27.4億;播出前就登上微博綜藝影響力榜待播榜第四,熱播期最高位居微博綜藝影響力榜文化類綜藝、電視綜藝第四。

同時,觀衆對節目內容的討論,兼具專業剖析和大衆審美,頗有全民詩畫品鑑的熱潮。在節目高熱度話題榜單中,#任敏中國風水下舞蹈#就收穫超1.5億閱讀量,#香港故宮展出國寶級南宋名畫##許嵩紙上雪唱出王維瀟灑人生##廈門六中合唱團把落花游魚唱出了畫面#等上千萬話題頻頻出現。對此,《中國日報》還刊發了對外報道《Techno classic switch on》,表示節目用“爆火”的實踐證明了中國年輕人對中國的歷史傳統文化保持着濃厚的興趣。

另一方面,《詩畫中國》有着極爲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烙印,使其能代表中國優秀文化節目成功出海。在2022“非洲夥伴”媒體合作論壇上,《詩畫中國》作爲總檯優秀作品進行了展演。2023年戛納秋季電視節上,《詩畫中國》又以中國原創之名,登上Mipcom主舞臺,帶去我國頂尖的藝術學者、音樂家、舞蹈家和演員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詮釋,以及我國電視節目對CG、AR、XR、全息影像等行業先進視聽技術的運用。國際傳播規劃局藉助與海外華文媒體合作開辦的“中國電視”新媒體專區,則以專題形式集中推介,同時推出《持續關注》板塊,連續五次推薦《詩畫中國》後續在播節目。

除了在官方推介活動上大放光彩,《詩畫中國》還受到了海外觀衆的喜愛。“nice!”“wonderful!”“amazing!”這些驚歎之詞填滿了《詩畫中國》在多個海外網站的評論區。有網友在世界頭條APP“北極熊視野”賬號留言:“畫是一眼千年的畫,筆是望塵莫及的筆。”還有海外用戶在《葡新報》網站和社交媒體賬號評論:“中國電視如詩如歌的唯美畫面,令我感動萬分。”海外觀衆看到的不僅是衆多珍藏的古畫,更是當代藝術創作者們的創作成果,是中國爲世界文化交流增添的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源。

講好故事,寫意又寫實

在《詩畫中國》閱片會上,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康震提到,節目核心在於“中國”,它的基礎在於藝術,它的內涵是中華文化、文明,“講述中國故事、展現中國精神,使我們能有更強大的信心面向中國的未來”。《詩畫中國》此次斬獲亞廣聯大獎,正是“從中國故事到面向未來”的有力證明,節目不僅在文化詮釋上寫意,在文化傳播上更寫實。

據瞭解,“亞廣聯”成立於1964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播電視國際組織。“亞廣聯獎”評選包括廣播、電視和新媒體三大類共15個獎項,已成爲國際傳媒行業最有影響力的獎項之一。根據評選規則,“亞廣聯獎”的每個獎項只授予得分最高的一部作品,得分第二的作品可被評爲特別推薦作品。

“出海”拿獎的《詩畫中國》向世界推薦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舞蹈、詩詞、繪畫、戲劇、電影等文化魅力,是當代文藝工作者對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的新時代表達,更是在講述中國故事、詮釋中國精神。例如,第一期節目中,任敏、王西、陳添的水下舞蹈《水圖》描繪了馬遠筆下十二種水的樣態,表達的是“上善若水”的文化哲思。

《詩畫中國》第一期的開場詞寫到:“中華文明如同萬古江河,奔流不息,詩筆與畫筆共同記錄着發展歷程,傳承着精神血脈。”據總導演田梅介紹,新一季《詩畫中國》擬將主題定爲“江河萬古流”,圍繞“從詩畫看江河,從江河看文明”這一核心線索,生動展開中國文明的重要圖像志,繪就“現代文明”的嶄新畫卷。從這個層面來說,《詩畫中國》是致力於文化節目高品質融合創新的“實幹家”,也是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中華文明中深邃的歷史內蘊和時代價值的“思考者”。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從走過了六季的《經典詠流傳》,到十年品牌節目《開學第一課》,再到春晚創意文化節目《金面》《憶江南》和脫胎於此的《詩畫中國》……近年來,文化類節目正展現出一種“競相開放”的姿態。

總檯文藝節目中心召集人張國飛指出,《詩畫中國》正是總檯文藝作品創作發掘傳統文化當代表達的一次最新探索,節目對經典詩畫的講述具有時代性和當下性,讓觀衆更好讀懂今天的中國。此次總檯斬獲大獎,顯示了總檯作爲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的強大引領力、傳播力和影響力,也充分證明總檯堅持守正創新的信念與實力,如此才能在世界文化“花園”中,綻放出繪有中國顏色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