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臺語輪轉 侯做自己更要往南走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右二)8日回到家鄉嘉義,首站回到老家朴子的天公壇、配天宮參拜,上千位民衆齊聚廟埕,高喊「侯友宜凍蒜」、「嘉義人出總統」。(侯友宜競選辦公室提供)

侯友宜接受國民黨徵召後,首度回到故鄉嘉義,站在最熟悉的嘉義朴子配天宮前,他摒棄生硬政治詞彙,用最熟悉的臺語與鄉親「搏感情」,細數曾在媽祖廟前走跳與騎石獅子的過往,一句「回鄉的我」徹底做回自己,展現獨有的羣衆魅力;黨內人士建議侯,應該多到南部走走。

侯友宜雖然稱不上口才不佳,但ㄕ、ㄙ、ㄩ、ㄧ發音有點臺灣國語,成了笑柄,對比其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政治人物,侯友宜確實輸在起跑點上,從政大場學生演講開始,他的發言多被網友剪成迷因影片嘲笑,也間接拖累他的選情。

侯友宜哪裡口才不好?每當不滿中央大小眼、分藍綠欺負新北市,他總能一針見血點出關鍵,疫情期間,他用輪轉的臺語痛罵中央疫苗政策,爲死去的市民發聲時,讓數萬網友爲之動容。

這次他回到嘉義,站在嘉義朴子配天宮前,捨棄政治語言,操起布袋戲配音般抑揚頓挫的臺語,細數過去在這條街上的點點滴滴,都讓不少嘉義鄉親相當有共鳴,這就是「自己/嘉義」人。

其實侯友宜本身就有他自己領袖魅力,無須刻意咬文嚼字,用最庶民的語言就能與民衆溝通,侯陣營更應凸顯這個特色,儘速找回那個讓新北市民用115萬票讓他連任當選的侯友宜。

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桃園市議員凌濤指出,侯友宜應善用他的本土優勢,朝自己熟悉的語言與場域展開行程,多與南部的鄉親零距離面對面,提升中南部民衆對他的熟悉感,才能守住南部票源。

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認爲,侯友宜本來就有非常本土及南部色彩與口味,但近年他在北部發展居多,相信南部鄉親也對他有很高的期待,侯應跑南部基層,發揮本土優勢,展現熱情、自然的一面,建立與中南部鄉親的連結。

在地人士認爲,侯友宜本土性強,且出身中南部,比歷次中國國民黨候選人更具備南部拓票的能力,但目前卻未發揮優勢,因此缺少南部票,呼籲侯友宜應多往南部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