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逸豪快評》臺灣應當開放人才市場

臺灣半導體人才缺口已創6年半以來新高。(示意圖/shutterstock)

臺灣半導體產業正面臨不小的人才斷層,根據104人力銀行最新發布《2021年半導體人才白皮書》,發現臺灣半導體人才缺口已創6年半以來新高,恐怕未來半導體制造產業規模將面臨萎縮。面對人才外流,開放人力市場纔是最好解決之道。

大家都知道半導體技術更新,其開發成本也大幅提升,而且這差距並非簡單的加乘關係,半導體研究機構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的報告顯示,同爲先進製程的28奈米技術,其製程設計的開發成本僅需約5130萬美元的投入,而5奈米的投入成本卻要約5億4200萬美元,足見製程迭代造成的成本花銷多巨大。

先進製程不僅需高額的建設成本,研發技術屢屢突破所帶來的人力成本也十分可觀,因爲每次的技術升級都意味着更多、更精細的光罩設計、電路仿真、物理驗證和可靠性驗證等流程,若沒有做萬全的準備就讓設計件進廠流片,每片就意味着數十萬元的打水漂,故引進大量的人才,才能保持設計的質量,並維持臺灣的技術地位。

臺灣已站在半導體技術世界前列,卻開始遇上捉襟見肘的人力問題,在更高端的技術突破上,人才漸漸入不敷出,往往要一個工程師分飾多角、寅吃卯糧的現象不但限制臺灣產業規模,也讓韓國這樣的實力競爭者有機可乘。

政府應該加大半導體人力的引入和降低人才引進的門檻,尤其大陸有這麼多人力和人才資源,否則臺積電、聯電、環球晶、日月光和鴻海等公司爲什麼還要去大陸設廠?難道只因市場在那嗎?如果政府不能給出更好的優惠待遇和開放的人才引進策略,產業進一步外移問題恐怕是遲早之事。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