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尾鴝雌鳥進駐魚池鄉大雁村度冬 連年堅守「第2個家」

黃尾鴝雄鳥色彩鮮明,被鳥會人士暱稱爲「小橘子」;魚池鄉大雁村金龍山、大林村司馬按莊,近年都有固定個體進駐度冬。(沈揮勝攝)

▲1只黃尾鴝雌鳥,選擇以魚池鄉大雁村辦公室當作牠度冬時「第2個家」,並固定棲息在幾根樹枝及1個水管頭頂端。(沈揮勝攝)

時序「大雪」,冬至即將來臨。每年此刻,度冬候鳥大致都已找到適當落腳處,水鳥類常在河口、溼地,山鳥則見於郊野、聚落;魚池鄉大雁村辦公室中秋過後來了1只黃尾鴝雌鳥,村長謝棟漢說,去年就看到牠了,而且停棲位置就特定幾根樹枝和1處水管頭。

除了大雁村辦,金龍山以及九族文化村附近的「司馬按」聚落信仰中心福順宮廟旁,近8、9年來每到10月,也各有1只黃尾鴝公鳥進駐,直到翌年4月才北返。

對野鳥習性頗有概念的金龍山管理員杜豐勝說,牠們每年住在臺灣的時間,比北方出生地還要久一些,應該是已經認定臺灣是牠們第2個家。有很多案例顯示,候鳥個體和度冬處的人們互看了幾年之後,都會產生微妙的感情、信任和互動。

依據最新版臺灣鳥類名錄,臺灣地區正式登錄的鳥類有87科653種,不過土生土長的留鳥只有150多種,其他500多種主要爲候鳥和過境鳥,以及少量偶見的迷鳥或逸鳥;因此冬季賞鳥,會比其他季節熱鬧豐富。

黃尾鴝在分類上爲鶲科紅尾鴝屬下的一個種,體長14到15公分,俗稱紅尾溜、大陸稱之北紅尾鴝。

雄鳥胸腹部呈鮮豔橘色,雌鳥則顯得樸素,主要分佈於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北部、朝鮮半島或日本,中秋後南遷、清明後北返;度冬棲息點相當固定,每年都會回到同一地方「堅守第2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