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珊推「公辦都更3.3計劃」期許臺北市能成爲全國表率

無黨籍臺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提出「公辦都更3.3計劃」,主軸分爲3大面向,包括強化溝通與簡化流程、規畫中繼住宅協助安置、重視建築設計與功能。(黃珊珊競選辦公室提供)

臺北市是全臺住宅老化最嚴重的地方,無黨籍臺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接續臺北市政府公辦都更2.0專案,提出「公辦都更3.3計劃」,主軸分爲3大面向,包括強化溝通與簡化流程、規畫中繼住宅協助安置、重視建築設計與功能。她自信指出,相信臺北市公辦都更案能成爲全國表率,期待看見新居落成時居民的歡喜笑顏。

黃珊珊指出,去年北市府正式啓動公辦都更2.0專案,公辦都更工作坊也已進駐,但因住宅產權複雜,協調前光要聯絡到所有人本身就是非常困難的任務。而現在,都更進度已經超過8成,距離開始都更那一天,相信已經不遠了,而​推動公辦都更的主要關鍵,在於政府主導角色及民衆參與信心,因此她提出3.3計劃加速相關作業。

首先,黃珊珊指出,政府應主動協助溝通及說服不同意戶,且簡化行政流程及加速都更審議,藉此建立民衆信心進而提出都更申請,過去信維市場和水源二、三期住戶都是如此,未來將以同樣態度,全力衝刺拉高同意戶比例,讓更多都更案能繼續開展下去。

而規畫中繼住宅協助安置,黃珊珊指出,老舊社區住戶之所以不願都更,主因是擔憂都更期間的安置問題,爲彌平住戶不安與不確定感,未來將首重中繼住宅規畫,並由市府主動向住戶提出說明並協助安置,建立可靠且保障的機制,才能提高住戶同意參與的意願。

黃珊珊提及,針對新設建築的設計與功能,必須符合「公益」、「公安」及「公開」的三公規範,未來的公辦都更案須以提供公益使用的社福設施爲評估原則,在都市更新分回房地的一定比例內優先提供如社會住宅、長照中心、幼托機構等社福設施,以實現「都更紅利,全民共享」理念。

此外,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未來都更規畫將着重公共安全方面的消防、耐震及疏散避難等防災功能,以防災型都更的概念,達到建立韌性城市的目標,確保住戶民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爲消除住戶對於都更利益分配黑箱作業的既定印象,未來辦理都更的一切流程與所有資料,必將公開透明,避免爭議、提升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