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樹:招安以武力爲後盾 陸轉融合型統一 臺應掌握契機

由《旺報》與上海東亞所聯合舉辦的「兩岸關係三十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28日於上海虹橋迎賓館舉行。(記者蔡浩祥攝)

中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教授黃嘉樹。(記者蔡浩祥攝)

大陸學者指出,考量臺灣尊嚴及生活方式選擇,對臺政策已走向「融合型」統一。圖爲在北大求學的臺生。(取自中國臺灣網)

有關大陸近年對臺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教授黃嘉樹28日分析,大陸對臺逐漸從過去「招安型」統一,轉變爲「融合型」統一;「招安型」主要是以上對下,用武力爲後盾的統一模式,「融合型」則是考量到臺灣尊嚴及生活方式選擇,相對具透明、公開性,是一種「分步走」概念,不存在歸降問題,蔡政府應把握「融合型」契機,若重回「招安型」老路,不是臺灣之福。

黃嘉樹出席《旺報》與上海東亞所聯合舉辦的「兩岸關係三十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分析大陸近年對臺政策。

招安是上對下 逼臣服

黃嘉樹表示,兩岸開放交流30年,對和平統一模式的摸索,逐漸從「招安型」,轉變爲「融合型」,畢竟統一不光是處理經濟整合,社會整合與國際整合也是重要環節。

他分析,「招安型」工作主軸,主要以「自上而下」思路,透過給予對方掌權人物特殊待遇,在武力爲後盾下,要求一方完全臣服於另一方,像「北平模式」、「長沙模式」都是兵臨城下後形成的和平解決。

反觀「融合型」,黃嘉樹指出,與「招安型」不同的是,「融合型」是以「自下而上」方式,爭取臺灣民心,透過雙方溝通合作,是一種按各階段「分步走」的概念,儘管是一個漫長堅忍的過程,但武力犯臺的機率會下降很多。

另一方面,就臺灣民衆感受上,黃嘉樹表示,「招安型」還是以一方爲主的統一,「融合型」不僅考量到臺灣同胞尊嚴及生活方式選擇,更是雙方促成的統一,表面上不存在所謂歸降的問題,這意味着大陸高度關切臺灣同胞在統一選擇上的感受。

融合由下而上 非黑箱

至於臺灣社會最無法接受的「黑箱」,黃嘉樹認爲,「招安型」比較趨向臺灣所謂的「黑箱作業」,估計民衆事先都不知情,而「融合型」具有相當透明性、公開性,整體來說是一個可以讓民衆介入的過程。

在法治及社會秩序安排上,黃嘉樹指出,基於「招安型」是一方完全臣服另一方,是一種檯面上的統一,「融合型」則是經過雙方合作而成;以「九二共識」來說,就是兩岸間能接受的大家討論,不能接受的就不討論,慢慢形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