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子一定換腦袋?

藍營立委曾銘宗1日質疑兩岸關係惡化可能取消ECFA適用,經濟部長沈榮津承認石化業將受影響。 (本報系資料照片)

「換了位子,換腦袋」,「昨是今非」,乃至臺灣特有的「髮夾彎」,生動刻畫出部分臺灣政治人物的行爲特質。前財政部長、首任駐WTO常任代表顏慶章獨樹一格,將過去10多年發表的談話、評論及新聞報導彙整成書,並以《昨是今是》(The Test of Time)作爲書名,自我檢驗個人信念與專業學術素養,卻對映出臺灣政壇的異象。

面對空前複雜、充滿變數的國內外情勢,臺灣迫切需要堅強、穩定的政治力量引導走出困境,但政客往往以個人及政黨利益優先,在攸關國家發展的重大政策上反反覆覆,缺乏永續持恆的思維與目標。

政治人物或政黨對單一政策的立場永遠都有檢討、調整的空間,但當昨是今非或髮夾彎成爲政治常態,代表了政策沒有穩定性及連貫性,這也是臺灣經濟發展遲滯、整體國力退步,甚至外商對臺灣信心不足的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顏慶章於2005年卸任公職脫離政治圈,他拒絕政治安排職位,一切接受「市場檢驗」。爾後活躍民間企業及學術界,沒有政治束縛,反而有更大揮灑空間,基於學術良知,善盡知識分子言責,但他的敢言經常令藍綠執政者頭痛。《昨是今是》彙整了82篇他鍼砭時政的代表作,涵蓋了國家定位、憲政體制、經貿政策、財經政策等多元領域。

ECFA最近又成爲朝野攻防的焦點,在野時的民進黨強烈反對ECFA,號稱會造成400萬人失業,是糖衣毒藥,但執政的民進黨卻坦承ECFA整體而言對臺灣有利,希望能持續下去。顏慶章對於全球經貿制度、法規、趨勢涉獵極深,對ECFA是臺灣「經濟的維他命」或「政治的毒藥丸」沒有預設立場,但質疑ECFA導致過度依賴中國大陸,經濟風險升高;談判過程缺乏溝通,審查、監督過程不夠透明化;ECFA無法跳脫兩岸政治框架等。

ECFA對臺灣到底是利多、利空,見仁見智,但相較於國民黨認爲ECFA是神奇的「三黃蛋」,或民進黨雖反對在先但執政後又不願割捨,顏慶章展現了學者的專業與倫理風範,一以貫之。

國有企業「私有化」及衍生出的官股問題在臺灣依然存在,甚至更爲惡化,當政者不分政黨一定緊抱官股不放,掌握這些「民營化」企業,並作爲政治酬庸高階職位的工具。顏慶章分析,這種嚴重的施政迷失降低了臺灣經濟自由度,折損了整體國家競爭力。

《昨是今是》許多重要篇章中,顏慶章以「跋」做進一步詮釋,除了檢視過去的論述外,更賦予現代意義。顏慶章出版14冊各類著作,在臺灣政壇大概無人能出其右,《昨是今是》將是他的「封筆之作」,透過嚴謹自我要求,傳達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未嘗不是爲當前政治人物樹立了新標竿。(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