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能源轉型不能走回頭路 過時核電廠要淘汰

準總統賴清德即將上任,能源政策備受各界關注,環保團體今天(14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能源轉型不能走回頭路,過時的核電廠要淘汰。

包括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臺灣環境保護聯盟、野薑花公民協會在內多個民間團體,共同表達反對斷層帶上的老舊核電廠延役,以及浪費資源與時間新建核電廠。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指出,臺灣的工業用電,因爲政府長期的補貼政策,使得電價遠低於其他國家,以至於無法反映工業大戶生產過程,對於環境破壞的外部成本。

陳憲政表示,如果想要用核電延役或新建來降低電價,將進一步減損產業對於節能設備的投資,也因爲電價低廉,欠缺製程改善的誘因,用電大戶也不願投入更多研發成本、升級設備,改善原本生產所產生的耗能問題。

陳憲政呼籲,在能源政策上,企業也應善盡社會責任,不可以只顧現在享受低廉電價,尤其是工業用電大戶,卻把成本往後丟,讓後代子孫來收拾,這也是違反世代正義。

談及打破核電神話,陳憲政提到,臺灣是受到天然危害的高風險地區,例如地震、海嘯、極端天候狀況等風險,均遠高於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這些安全成本,再加上核廢料的處理成本,以及核電廠除役拆除成本,都是全民共同要負擔。

臺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葉國樑說明,核廢料不僅需耗巨資看管,且要儲存萬年以上,輻射量纔會降至安全的水平,如果出問題,會造成疾病,甚至癌症,核電的成本不但貴且有危險。

陳憲政強調,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是居住、生命安全更重要,政府應將科學的客觀資料呈現給民衆,讓大家知道核電的真相及政府面對能源壓力時應有的政策。

野薑花公民協會常務理事陳雪梨解釋,所有希望在臺灣使用核電的人士,請先提出核廢料永久儲存方案,以及萬一核災時,20公里內的疏散方案,若提不出來,核電在臺灣這樣多斷層、多地震的地方就是一個假議題。

陳雪梨呼籲,「能源政策不要分裂我們的社會」,她建議,臺灣的地熱地質條件好,大家可以一起建立友善地熱發展的法規環境,結合國際先進技術,善用老天給臺灣的地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