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天喜地迎盛會 稻花香裡慶豐年
9月22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點亮了道路兩旁廣袤的農田,汽車行進得越發輕巧,同時也喚起了記者趕赴一場盛會的雀躍心情: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黑龍江(方正)主場活動即將啓幕。在金秋送爽、碩果累累的美好時節,田野披上了金黃色的外衣,一幅幅生動絢麗的豐收畫卷正在龍江大地上徐徐展開。
水稻開鐮
農業更“強”
9時許,方正縣稻作博物館廣場旁,暖陽映襯下的無垠稻田裡,14臺由我國研發並生產的現代化水稻收割機整裝待發,這片稻田即將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水稻開鐮儀式。
隨着一聲嘹亮的“開鐮啦”,機器轟鳴聲響起,大齒輪卷壓在稻穗上,黃金的稻穀源源不斷地從機器的傳送帶傾瀉而出。收割機駕駛員李立軍坐在舒適的駕駛室內輕鬆地控制機器,“我開了30多年農機械車,近年來,國產農機械的質量越來越好,我今天開的這臺收割機效率高,損耗比進口收割機小。”李立軍自豪地說。
豐收節通過智能化、現代化、國產化農機裝備的集中展示,體現了我省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水平和國產農機裝備自主研發製造的跨越發展。
“保護農田離不開農機具的革新。”哈爾濱喜奪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剛說。在現代農機裝備展現場,哈爾濱喜奪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將自主研發的智能精量液體肥施肥機在現場展示。李剛介紹,本機具特點是利用農民現有的農機,略增加成本簡易安裝即可使用,拆裝方便快捷,全程可視化、模塊化控制,在中耕的同時即可完成施用中施肥的過程,實現精準靶向施肥。
農業發展一邊連着田間地頭,一邊連着消費市場,農業更強,便要品牌力更強。在黑土優品展位前,黑龍江省農投產融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朱芳冰說:“這次,我們將342家企業、864款產品中的核心產品帶到了豐收節的現場,從布展開始,到訪的客商就絡繹不絕。目前我們已經擁有建成投用的單體最大的黑土優品展示運營中心,同時在全國持續開展系列推薦活動,力求將品牌做得更實、更長遠!”
稻花香裡說豐年
農民更“富”
豐收二字,重逾千金。它是“太平氣象君知否,盡在豐年笑語中”的充盈自在,也是“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政治擔當。
登上方正縣秋然現代農業園區的觀景臺,一副巨龍騰飛的稻田畫便映入眼簾。黑龍江秋然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顧冰鬆自豪地說:“近年來,公司開闢定製農業發展新賽道,如今定製稻田規模已由2022年的500畝增加到2024年的3000畝,產品涵蓋富硒大米、有機大米等類別,已發展高端定製客戶2000人,可實現年收入1000萬元!”
給豬養殖戶請一個智能監護人,除了基本飼養監視之外,看一眼便掌握豬的體重,豬的身體指標記得一清二楚......在豐收節展區內,由中國聯通智慧農業軍團展示的“生豬盤點估重AI計算盒”引起了衆人的注意。
“這個豬舍編號爲001號豬飲水不足,編號015號豬低體況,這些細微的情況AI計算盒會實時反映在電腦終端,飼養員會及時做出判斷,給出調整方案。”中國聯通智慧農業軍團智慧養殖團隊總監呂澤指着電腦屏幕爲記者演示智慧養豬系統。他們團隊通過研製配備智能化設施和機械化設備,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和智能化管理方法,對生豬養殖過程進行改造,相當於給豬請了“高級保姆”。
呂澤說,數智化的升級改造能夠提高豬隻成活率,改善料肉比,降低飼料成本及豬隻防疫保健成本。目前這個系統在合作的豬場使用後,每隻商品豬的生產成本降低約15%,年節約成本近200萬元。據介紹,該團隊在設施種植、大田種植以及漁場等方面都研製了智慧管理系統,科技在助農增收上的力量日益彰顯。
智慧養豬系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農村更“美”
豐收是龍江最美的畫卷,家鄉是遊子最深的惦念。在學用“千萬工程”經驗主題展上,一幅幅靚麗畫卷生動展示了全省各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建設成果。
“我喜歡這幅‘激情冰雪 相約亞冬’的稻田畫,太美了,我要去打卡!”
“我想去牡丹江的朝鮮族特色民俗村旅遊,吃美食、看美景、坐稻田小火車。”
“我要去伊春,大森林裡深呼吸,嚐遍森林美食、看遍五花山色”……
置身展板前,人們便開啓了全省各地鄉村遊的無限暢想,一句句讚譽,是對全省各地深入學用“千萬工程”成果的肯定。
哈爾濱市引導撬動縣鄉村和社會投入全力打造100個四星級村、15個五星級村;牡丹江市放大山水風光、產業特色、田園風情、民俗文化等疊加優勢,構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新路徑;雙鴨山市因地制宜探索和美鄉村“3+”發展模式,成功舉辦“村BA”等賽事活動……如今,鄉村不僅越來越富,而且越來越美。
中國糧食 中國飯碗
今年,省農業農村廳與各市(地)農業農村部門、省內各高校以及創意設計企業對接,組織了“第四屆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黑龍江省賽”,共徵集優秀作品292件,經專家評審出43件獲獎作品。“黑土優品”系列AR冰箱貼、響水大米-東北大花主題包裝等一系列優秀設計在賦能產品外在美的同時,更將獨具魅力的黑土文化輸向全國,展示了龍江大地的內在美。
非遺剪紙穿上身
一項項精彩賽事、一個個旅遊活動、一道道鄉村美景,無一不在向人們展示着新農村的美麗蝶變,讓人們更加樂享鄉村生活、感受鄉村魅力、關注鄉村發展,攜起手來強農興農、共促振興,構建更美好的家園。
記者:樑金池 宋晨曦 唐海兵;攝影:荊天旭 張澍;視頻:李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