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20年前的那個“狂人”李書福

本文作者 | 顧天嬌

2010年,吉利宣佈完成對沃爾沃的收購。

這一年,街頭消費者排長隊購買的國內第一部智能手機魅族M8,被視爲國貨之光。

李書福與黃章一樣,都在尋求國產品牌自主創新之路。不同的是,黃章傾心手機,李書福紮根汽車。

在汽車智能化的時代浪潮下,兩位各行其道的企業家自此有了交集。

2022年7月4日,吉利旗下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與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舉行戰略投資簽約儀式,星紀時代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權,並取得對魅族科技的單獨控制。

魅族科技未來會作爲獨立品牌繼續保持運營,創始人黃章也將作爲魅族科技產品戰略顧問,繼續爲魅族科技的發展貢獻力量,魅族科技高層管理團隊將保持穩定。

和之前的數次併購一樣,這一次,李書福入局智能手機再一次遭遇唱衰。人們擔心的是手機市場格局已定,魅族難以東山再起,而吉利若想借魅族技術和人才打造汽車手機等終端的融合生態,難度也堪比再造。

不怕犯錯

人不可能永遠都能做正確的決策,企業家也一樣。

但有些企業家追求的是“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這是李書福當年爲拿下汽車生產許可證對時任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曾培炎所說的話,而今落子魅族,也不乏這種試錯精神。

背後更深層的驅動因素是李書福對未來的深刻洞察和篤行信念。

在吉利完成對沃爾沃的收購的八年前,2002年,李書福就在公司內部提出了要從福特手裡收購沃爾沃的想法,當年李書福甚至還在某論壇上發言,福特將在未來10到20年內破產。結果可想而知,不僅內部員工對收購不能理解,福特也並不屑與當時只在中國賣車的三流車企論長短。

但在李書福的眼裡,福特的根基北美市場已近飽和,在下一次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將是福特最難熬的時候。

果不其然,2007年末,福特關閉多家工廠、大舉裁員,到了2018年更是虧損147億美元,只能出售除福特外其他大部分品牌斷臂求生——當年的汽車三巨頭中的其他兩家通用和克萊斯勒都在金融危機期間宣佈破產。

李書福的預判相當準確。

然而,這並不能說明什麼。

福特出售沃爾沃,吉利從來不是最優買家候選人。無論是07年吉利試探性的收購請求,還是08年吉利費心撰寫收購建議書,都沒有得到過福特的正面回覆。

但李書福是如此迫切地希望得到沃爾沃,除了世界公認的安全屬性以外,沃爾沃在動力系統、平衡系統、制動系統等方面也極爲優越,如果能夠收購,將讓落後的吉利直接獲得世界級的技術和國際視野。

所以在吉利內部因爲福特的態度而沮喪的時候,李書福持續給團隊吃定心丸,他說:“什麼是失敗?失敗就是在成功之前放棄了;什麼是成功?成功就是在得到成功之前一直堅持。福特會賣沃爾沃,而買家就是我們。”

一往無前

爲了能打動沃爾沃和福特,吉利團隊去拜會了瑞典副首相,獲得了沃爾沃“老家”的一些支持聲音。

而且李書福在與福特CEO穆拉利的會面中給對方留下了良好印象。會談後穆拉利表示,一旦沃爾沃出售程序啓動,吉利將是最先收到邀請函的。這次會面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是一大轉折,之前沒有被福特“正眼看過”的吉利開始有了一定的分量。

除了前期的併購“門票”,在進入到併購談判環節的時候更是困難重重。最核心的就是沃爾沃的知識產權、福特的知識產權、沃爾沃與福特共享的知識產權,如何交易、以什麼價格交易?面對福特方獅子大開口提出的60億美元價格,市值不到30億的吉利又該怎樣還價?怎樣籌集到足夠的資金?

這裡隨便哪一個問題單拎出來都夠李書福頭疼的了,但他和團隊還是抱着不服輸的精神,啃下了這些硬骨頭。

知識產權方面,吉利寸步不讓地爭取沃爾沃自有知識產權、和福特共同研發所有的知識產權。根據事後統計,福特和沃爾沃之間的知識產權文件,有上百萬頁之多,足足可以裝滿一架小型貨運飛機。

價格方面,吉利抓住福特收購沃爾沃後的“不作爲”導致未來吉利需要拿出的巨大資本投入,以及吉利後續需支付沃爾沃員工的龐大養老金兩個弱點,將價格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

募資方面,在不少銀行和金融機構處碰壁後,吉利將目光轉向地方政府,通過“在哪裡投資,未來基地就落戶在哪裡”的融資策略,在交割前夕從大慶、成都、上海等地獲得了資金支持。現如今,大慶和成都的部分工廠、上海的沃爾沃總部就是當地政府在那場併購中的投資成果。

“做事情必須認準一個方向,堅定一個信念,提煉一種精神,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個使命。一定要打基礎、練內功,千萬不能隨泡沫飛揚,跟妖風起鬨,否則風口過後將會留下一片狼藉的悽慘景象。”這可能是李書福爲什麼能做到國內一些企圖以“市場換技術”的合資車企都沒能做好的事情。

如今,與以特斯拉爲代表的新一代造車企業相比,傳統車企總被詬病在汽車新一輪革命中行動遲緩、轉型艱難。

與那些瞻前顧後的老玩家不同,李書福似乎仍是二十年前那個淡定提出收購沃爾沃的李書福,縱使身邊仍有駁雜之音干擾,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從前吉利追求的是更安全、更國際化,而下一個階段的方向,則是更互聯、更智能化。

既然認準了方向,便只顧堅定信念、提煉精神、凝聚力量、完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