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成立在即 環團認爲減塑政策決心不足

環境部升格前夕,環團聯合聲明呼籲減廢工作應加速。(綠色和平提供)

環保署即將於8月22日升格環境部,在既有減塑政策上,雖已推出循環杯、網購包裝減量、旅宿用品減量期程等政策,但環團表示,環保署於2018年提出4種一次性用品(塑膠袋、飲料杯、塑膠吸管、免洗餐具)於2030年全面禁用的長期目標,距今剩7年不到,環保署仍未提出相關的禁限用路徑,升格後應拿出更大的決心減塑減廢。

綠色和平、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看守臺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等環團表示,政府雖然在減塑政策上拿出許多方法,環保署官員也已公開提出2030年減量13.8萬噸原生塑膠的新政目標,但面對失控的塑膠污染,仍需要升格後的環境部拿出面對問題的決心。

環團指出,聯合國環境大會於去年3月決議,將在2024年底前擬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對塑膠整體生命週期進行管理。歐盟、加拿大、南韓、挪威、盧安達等已組成「高野心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齊聲呼籲減少塑膠生產,並限制或禁用特定的塑膠聚合物。我環境部目前提出2030年減量13.8萬噸原生塑膠,但對照臺灣一年使用量1304萬噸,佔比僅1%,可說是杯水車薪。

環團表示,臺灣廢棄物產生總量連年成長,生活垃圾在近2年突破千萬公噸,若加上事業廢棄物更突破3000萬公噸,也同步衍生臺東、臺南、彰化等地新增焚化爐或是事業廢棄物非法棄置之爭議。若不從源頭減少生產廢棄物、並設定廢棄物總量管制機制,將無法遏止廢棄物的成長,垃圾大戰也不會在臺灣停歇。

環團呼籲,環境部應立刻提出2030年塑膠袋、飲料杯、塑膠吸管、免洗餐具等一次性用品禁限用路徑圖;以及在《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應納入「原生塑膠減量」、「一次性用品減量」、「廢棄物總量管制」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