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清明節-燒金紙加劇空汙 創意方法替代

掃墓焚燒的紙錢造成局部熱島效應及空氣污染,使天氣感受上會覺得悶熱。 圖/shutterstock

多晴少雨,溫暖宜人,放心收厚被。

雖然二月的「立春」表示春天的開始,然而四月份的天氣恐怕比較符合臺灣人對春天的期望,這時主要是溫暖宜人、多晴少雨。此時北方冷空氣明顯減弱,不必再像三月得時時防備冷氣團南下造成瞬間大降溫,可以放心收起厚棉被和外套。

四月上旬的清明正好是臺灣春雨期的尾聲,北部的雨量相較於驚蟄和春分略微減少,主要是因爲鋒面雲系越來越少、越來越弱的關係。不過中南部的降雨量卻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主要原因是南方暖溼空氣明顯增強,遇到晴朗好天氣時,容易因爲地面加熱而產生對流,帶來較大雨勢。

雖然此時仍屬南部旱季,降雨量只有北部一半,然而一旦下雨,雨勢幾乎是北部的兩倍大,不過降雨機率仍和春分相當,平均每六天就有一天會下雨,不過降雨時數只有三到四小時。所以如果遇到下雨,可別太沖動淋雨跑回家,不如找間咖啡店給自己一點午後悠閒的時光,雨很快就會停了。

清明時節熱翻天?氣溫回升易悶熱

雖然唐朝詩人杜牧在詩中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臺灣在清明掃墓時也偶爾會遇到下雨天,然而改寫成「清明時節熱翻天」可能更符合實際情況。因爲四月天氣逐漸轉晴、溫度上升,掃墓焚燒的紙錢造成局部熱島效應及空氣污染,使天氣感受上會覺得悶熱。因此清明節若沒下雨,通常都相當的不舒服,相當的極端。

而溫暖的氣溫,也是清明該被稱爲真正春天起始的理由之一。根據往年觀測資料,清明時期全臺灣中午的高溫都可以來到26到29度之間,清晨的低溫也都回升到19度以上。

此時農夫則會從清明時期的風向來預判未來的天氣,有句諺語說「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田禾大有收」,意思就是說清明這天如果吹南風的話,今年就可以有大豐收,因爲此時南方暖溼空氣已開始發展,如果還是吹北風的話,就表示氣候有異常,會影響到收成。

別再燒金!掃墓祭祖重環保

清明節掃墓祭祖,燒紙錢已成華人社會的習俗似乎無法避免,不過還是建議能夠不燒就不燒。因爲若是穩定天氣下燒紙錢,易引起空氣品質惡化,對環境和人體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尤其臺灣民衆有很高比例是屬於呼吸器官敏感族羣,若剛好遇到高壓籠罩下氣流微弱,則燃燒造成的懸浮微粒將難以擴散而累積在我們呼吸的空氣之中,走到哪到處都不舒服。如果真的要燒,目前很多縣市環保局也推動有類似金條、無限卡之類的,也是和成堆紙錢一樣意思,燒一點點就好,或是也能委託給環保局統一集中處理。

《樂活國民歷:懂天意,食當令,遊在地,開好運,疫後必備新時代節氣生活指南(增修新版)》。 圖/遠流出版提供

清明生活小叮嚀

Take action!加入《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