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與明鏡週刊認爲 烏克蘭軍方破壞北溪天然氣管線

北溪1號管線在去年遭到破壞,大量甲烷氣體逸散環境,形成持續四天的巨量氣泡。(圖/路透社)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七個月後,俄羅斯連接到西歐的海底天然氣管線「北溪1號」與「北溪2號」接連破壞,其中北溪1號管內的殘氣,造成大量的天然氣逸散到環境中,是相當嚴重的空氣污染。對此,目前基輔和莫斯科還在相互指責。美國《華盛頓郵報》和德國《明鏡週刊》認爲,烏克蘭可能是這兩起破壞事件的主要責任方。

總部位在荷蘭的莫斯科時報(TheMoscowTimes)報導,援引匿名烏克蘭和歐洲官員,以及其他了解內情的匿名人士稱,一名與情報部門有聯繫的烏克蘭高級軍官,協調了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破壞的行動。

《華盛頓郵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這位烏克蘭官員是48歲的切爾文斯基上校(Roman Chervinsky),他曾在烏克蘭特種作戰部隊服役,是北溪行動的「協調員」。報導稱,「該軍官的角色,提供了迄今爲止最直接的證據,將烏克蘭的軍事與安全領導階層,與 2022 年 9 月的神秘襲擊事件,聯繫在一起。」

切爾文斯基爲一個6人特殊團隊提供後勤管理和資源支持,這支小隊以虛假身份租用了一艘帆船,並使用深海潛水設備,在天然氣管道上放置炸藥。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切爾文斯基是接受烏克蘭軍方高級高級官員的命令,而這些高級官員又直通瓦列裡‧扎盧日內上將(Valerii Zaluzhnyi),也就是烏克蘭軍隊總司令。

烏克蘭政府發言人沒有迴應有關切爾文斯基的報導,目前也訪問不到切爾文斯基的意見。

就目前爲止,烏克蘭仍然否認了北溪管線遭破壞與他們有關。《紐約時報》三月報導,美國官員看到的情報顯示,一個「親烏克蘭組織」對這次破壞活動負有責任。

這起事件嚴重損害了俄羅斯向西歐出售天然氣的能力,能源出口一直是俄羅斯主要的收入來源。不過全球的能源價格也因此事而飆升。北溪 1 號管線一直是佔歐盟通過德國的天然氣供應量的 40%,因此德國受到的衝擊最嚴重。

北溪2號管線比1號的運輸量還要大,出口能力可=翻倍至1,100億立方公尺,不過該管線在完成後並未供氣,原因是俄羅斯在全面入侵烏克蘭後,就未取得使用許可。

無論如何,丹麥、德國和瑞典繼續會對對北溪管線破壞事件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