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銀行錢曦行長髮言:科創企業成長與金融支持

2024年4月10日,華潤銀行舉辦科創金融品牌“潤創港灣”發佈會暨科創金融論壇,此次發佈會以“潤啓科創 智匯港灣”爲主題,旨在通過分享前沿的科技創新理念和實踐,探索金融如何有效深度賦能科創企業,推動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發佈會現場,華潤銀行錢曦行長就“科創企業成長與金融支持”爲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錢曦行長演講全文:

四月的深圳,奼紫嫣紅、溫潤如玉。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在灣區部分最活躍的科創型企業、券商、投資機構,與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一起,共同參與華潤銀行“潤創港灣”品牌發佈會。首先,請允許我代表華潤銀行,對各位領導、嘉賓和企業家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藉此機會,我想圍繞“科創企業成長與金融支持”這一話題談一些看法,與大家交流。

一、大力催生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要求

中央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在於科創型產業的發展。

一方面,從發達國家的實踐看,大力促進創新型企業成長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應有之義。縱觀美、日、英等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史,都經歷了一段強化自主創新、實現經濟轉型的艱難歷程,而這一歷程通常都伴隨着現象級科創企業的涌現和發展。比如,美國經濟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呈現出二次世界大戰後罕見的持續高速增長態勢。自1991年4月至2000年底,美國經濟增長持續了近120個月,GDP累計增幅達到驚人的41%,而失業率卻從6.8%降至4.0%,通脹率由5.2%降至2.5%,政府財政赤字也從近3000億美元的高位回落到400億美元左右,創造了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美國之所以能夠取得新經濟的輝煌,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美國企業界掀起了一股由高科技私人部門帶動的創新浪潮。據美國政府專利局統計,自1991年以來的新經濟發展時期,發明專利佔其總量的65%以上,尤其是以電腦技術、移動通信、電子信息、生物技術、醫藥開發、先進製造業、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爲代表的創新層出不窮,這些創新絕大部分來源於企業。許多當今全球知名的跨國公司,如微軟、蘋果、英偉達、亞馬遜、谷歌、特斯拉等,都是通過創新由默默無聞的小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可以說,正是由於大量創新型企業的崛起,才造就了美國經濟強勁的發展動力和韌性。

又如,日本依靠創新型企業大量的自主創新,實現了製造業產業鏈由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發展。二戰後,日本經濟遭到毀滅性打擊,其製造業發展水平一落千丈。爲重振雄風,以豐田、索尼等大企業爲首的日本企業界開始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理念與技術,對其吸收、消化後加以進一步改造、創新,從而快速提高了產業技術水平。美國商務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日本企業在21世紀的重大發明方面貢獻很小,但在技術改造與細節提升等方面的創新卻遠遠超過美國與歐洲。正是在一大批創新型企業的帶動下,日本戰後經濟才迅速實現了工業再造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

另一方面,從我國產業現狀來看,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支撐和重要驅動力。今天的國際經濟體系中,我國雖然是“世界工廠”和全球重要製造業基地,但是很多企業處於產業鏈和價值鏈的相對低端。隨着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企業傳統發展模式所包含的諸多問題和差距正在加速暴露,出現了一系列“掉鏈子”“卡脖子”“絆跟子”的技術軟肋和行業空白。不解決這些突出問題,不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度要求,我們的國民經濟體系就難言自主、獨立、可控。

二、構建功能完備、充滿活力、運營高效的金融體系,對鼓勵自主創新、實現經濟成功轉型意義重大而深遠

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關鍵是要建構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比如,建立起完善的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財稅體系、金融體系、科技體系,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進一步激發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動能。

據有關資料統計,高新技術的技術開發、產品開發和生產能力開發三個階段所需資金配比是1:10:100,每一開發階段所需的資金量都是前一階段的10倍,一旦資金供應不足,就將無法完成從最初投入研發到最終形成經濟效益的閉循環過程,前期投入就可能成爲沉沒成本而付之東流。因此,如果失去了金融體系的強力驅動,就難以實現高技術的持續開發與迅速產業化。

正是因爲擁有活躍的風險投資體系和發達的資本市場體系,美國的電腦和軟件、通訊技術、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才能夠在近三十年取得長足發展,並引領美國步入了新經濟時代。短短20多年間,美國先後有七千多家高科技公司通過IPO募集到了寶貴的發展資金,獲得了創新的助力。以科技創新聞名的硅谷,吸引了全美約45%的風險投資,並聚集了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等衆多投行商行。目前,硅谷的金融業從業人口以及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都僅次於信息產業而居第二位。

相反,東歐雖然擁有發達的教育體系和充足的人才儲備,但在企業自主創新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卻遠遠滯後於美國,其原因就在於經濟金融體制僵化,缺乏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手段,極大制約了企業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

當下的中國銀行業,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經濟提速換擋、金融脫媒、要素市場化、互聯網金融興起等多重衝擊,加之金融監管森嚴,金融創新逐步迴歸本源,金融機構競爭也愈加激烈。在此背景下,擴大業務邊界、提升資產組織能力已經成爲華潤銀行的不二選擇。

在面對科技金融這一顯性藍海時,各商業銀行的主要矛盾是如何降低信息不對稱。一方面,科創企業的技術和業態較新,個體情況差異極大,商業銀行往往難以有效評估科技創新企業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科創企業大部分處於創業成長期,普遍具有經營穩定性弱,資產沉澱不足,公司治理不佳,信息共享機制不完善等特點,上述特點共同造成企業信息不對稱。當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必然包含着對科技創新的價值預期,通過未來的視角,我們才能真正知曉科創的價值。需要改變過去基於工業經濟形成的傳統思維,需要一場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思想啓蒙。

商業銀行務必需要打破傳統的唯金流,唯抵質押擔保的當鋪思維,讓授信與企業科技實力和發展潛力真正匹配。從企業的產學研,高管團隊、獲得的獎補,科技資質、知識產權等維度,並通過建立外部專家庫,對企業技術實力進行量化評估並劃分等級,在客戶准入、授權管理等方面實行差異化的授信政策。因此,商業銀行探索科創企業授信創新體系,提升對科創企業價值評估能力迫在眉睫。

一是爲實現優先扶持創新型企業的轉型要求,華潤銀行從管理體系、組織架構到科技配置等,實施了全方位重構。面對新技術、新業態、新需求,金融機構必須充分認識到科技金融的特殊性,唯有改變傳統金融服務鏈路,提升產品服務的適配性才能更好的運用金融手段撬動更多信貸和社會資本。

與此前商業銀行試點的投貸聯動、選擇權貸款等本質還是依賴傳統貸款不同的是,科創金融的打法更需要創新精神,多家銀行在建立科技企業評估模型時,力圖擺脫傳統的抵質押等風險緩釋手段,用大數據驅動的量化模型解決企業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問題。

按照獨立風險定價機制、獨立覈算、獨立貸款審批、獨立激勵約束、獨立人員培訓和違約信息通報的要求,我們整合資源,在華潤銀行體系內探索實踐專一隊伍、專業量化模型、專項規模、專屬產品、專用流程、專門考覈的專業化金融服務模式。

二是與科創企業、創投機構、中介機構合作構建橋隧模式,是商業銀行完善客戶服務體系、提高經營效率、實施風險管理的迫切需要和理性選擇。這種橋隧貫通了傳統銀行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並以此重構商業銀行的客戶基礎,把金融服務鏈條延伸至創新型企業,從生產、經營、資本擴張和資本運作等各個環節,持續填充各方的合作價值。

科創企業融資難是個不爭的事實。長期以來,企業現金流、有無可供抵押的資產是銀行評價、衡量企業信用資質的傳統標準。許多創新型、擁有新商業模式的企業很難通過正常的渠道獲取信貸資金。然而,中國是個高儲蓄率的經濟體,從來不匱乏資金,缺乏的是有效使用資金的能力和方式,這種能力和方式靠擔保公司和P2P平臺是無法完成的。擔保業之所以不能蛻變出偉大的、優秀的公司,我認爲主要是角色定位模糊,商業模式缺乏張力。擔保行業的客戶與銀行客戶高度重疊,銀行覺得自己的利潤被擔保公司切割,心有不甘,客戶覺得擔保費是企業福利無效率的流失,P2P更不用說,難脫非法吸收存款之嫌。幾方缺乏理解和認同,形成惡性循環。在這條價值鏈條上,擔保公司依附於銀行,沒有獨立的企業價值,風險管理能力孱弱,這種局面急欲尋求重新定位和價值變遷。怎麼扶持那些具有高成長性、具有資本價值的企業,如何貫通信貸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時空阻隔,是商業銀行一個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問題。創投機構有獨特的行業理解深度、企業管理經驗和運營能力,因而能精準判斷和評價企業的還款能力和發展潛力。創投機構在注入資本之前的盡職調查,無疑是一次徹底的財務體檢,爲商業銀行有效提供風險識別依據。中介機構通過諮詢審計投行等服務介入並完成賦能,最終實現從發現價值到創造價值的嬗變。所有這些,都成爲商業銀行與科創企業、創投機構和中介機構之間最終協同作業,尋求共同發展的現實可能。

商業銀行在科創型企業邁向資本市場的進程中,需要積極探索嘗試創新的信貸方案和路徑。創新型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歸根到底不能依賴財務報表和傳統的抵押方式,更需要在流程控制(應收應付賬款融資、提貨權)、創新的質押(版權、商標權、專利權、股權)以及基於客戶認知和洞察的公信力數據分析(比如電費水費等公共事業費用、繳稅、社保、住房公積金等)之後的信用貸款等,擇機介入企業的初創發展和擴張成熟期,爲企業和創投機構全方位解決IPO事件之前的投融資需求及其他服務,鞏固和突出金融中介作用,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客戶資源優勢和規模效應,鍛造綜合競爭能力。

基於市場信任和選擇,華潤銀行近14年來取得了令投資者和客戶認可的業績,已成爲有影響力的區域性商業銀行。華潤銀行憑藉完善的公司治理、領先的戰略、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卓有成效的金融科技策略和運用,致力爲投資者和客戶創造價值。目前,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產業特點,華潤銀行正在縱深推進經營模式變革和數字化轉型,經營發展指標體系下獨立設計潤創港灣金融服務體系,專注服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題特新企業等重點科創產業羣體,持續構建科創金融品牌。“十四五”期間,華潤銀行將在科技創新領域全面服務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客羣超過2000家,提供授信支持500億元,成爲科技金融的全要素整合者、全鏈條創新者和全週期的服務者。

各位領導,朋友們,華潤銀行將始終追隨國家戰略,把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戰略新興行業、先進製造業和未來企業,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作爲我們的使命。同時,華潤銀行迫切需要和在座的企業家、券商、投研機構、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形成緊密的勾連和交互機制,無論外部形勢如何錯綜複雜,華潤都會與客戶和合作夥伴一起,穿越週期、順應趨勢、相擁前行。

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平安幸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