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傳統的產後調理「坐月子」 開始受到西方產婦歡迎

華人傳統的「坐月子」,重視媽媽的休息與調理。(圖/shutterstock)

在臺灣,協助產婦產後調理的「月子中心」已是相當成熟的醫療產業,不只臺灣,幾乎華人文化圈都是如此。我們很難想像西方產婦沒有坐月子的傳統,許多產婦休息幾天就回去工作了,相當辛苦。不過,一名在香港工作的的加拿大媽媽,實實在在的體驗了「坐月子」,並且把過程紀錄下來,獲得西方媽的極大好評,也開始思考產後調理的重要。

CNN報導,來自加拿大的文創工作者泰樂兒‧理查( Taylor Richard)到香港發,成爲一名模特,並認識她的丈夫湯姆,去年3月生下了他們的大兒子。在懷孕其間,許多人都和泰樂兒說「孩子生下來後,月子一定要好坐」,她一開始不解原意,後來才知道華人有這個產後調理的傳統。

她選擇了最豪華的產後調理,也就是找了一位專業調理師陪滿一個月,這在香港稱爲「陪月」(pui yuet)。

泰樂兒在她的 YouTube 頻道上錄了她的坐月子經歷,獲得290萬次點閱,許多西方婦女才認識了這個中國優良傳統,獲得許多正面讚揚。

陪月師如同產婦的保姆,根據媽媽的身體需要製作菜餚,並幫助她解決產奶等問題,還通過按摩、身體熱敷,甚至束腹帶,照顧媽媽不留產後紋。

34歲的泰樂兒說,一切都非常好,有人照顧我的身體,溫柔地引導我度過成爲母親的過渡期,這爲我與寶寶帶來了一個非常好的開始,我永遠感激她。

照顧泰樂兒的陳護理師表示,這是她12 年的職業生涯中,照顧的第一位西方母親。但之後會愈來愈多。由於YouTube影片的關係,陳護師師接到了來自遠在美國和英國的請求,而且多是西方人。她將在 7 月前往溫哥華,照顧另一位金𩭹產婦。

美國媽媽們開始思考,美國真的缺乏產後護理。一位護士表示,美國的醫療系統,缺乏系統性的的產後檢查。我們過於強調積極進取、高效率、高度獨立的文化,這使得婦女臨盆後就被視爲正常人。「產後休假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對西來說是多麼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