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星展「被」宣佈將互接消金業務 要抓出無端放話者

花旗銀行外觀。(資料照)

花旗臺灣、星展臺灣管理團隊今(16)日被一則「市場傳聞」吵到無法假日休息!兩家銀行「被」宣佈將互接消金業務,員工還抱怨又被矇在鼓裡,實際上兩家銀行都「如常作業」,沒有任何相關會議或資料。

兩家的主管除了重申「對於市場傳聞不予迴應」,更氣到說,商業標售案買賣雙方都有協議不準任意公開,「到底是誰在市場放話?抓出來!」

金管會方面也迴應中央社,截至目前尚未收到相關資料。金管會相當關切此案,特別是兩大要件:一、花旗臺灣財管客戶不能因業務出售而被帶去香港、新加坡;二、花旗臺灣現有員工的勞工權益,花旗管理團隊一定要向美國總部完全爭取。

花旗消金暨財管業務出售案,近日在亞洲部份偏小市場陸續完成協議,包括澳洲,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韓國花旗則直接關閉。臺灣、印度、中東、中國等市場目前仍在協議,中、臺兩地都進入優先議約權的「入圍」階段,但臺灣花旗和中國花旗的消金業務「實力」完全不同,前者爲全年獲利可達臺幣百億元、後者一直在虧損狀態。

外銀圈認爲,花旗業務出售給其它銀行同業爲「併購案」,花旗集團是跨國銀行,加上此次出售作業是花旗集團投行團隊親自處理,依據國際規範,協議過程都是機密等級,買賣雙方都需簽下有法律等級的備忘合約。通常,愈期待到手的買家,愈會遵守規定;會有消息跑到市場上,多是早已自知不具資格的投標者,或是大略懂得談判流程和時間、也自認爲有人脈提供了可靠消息來源。實際上,這些放話者已造成了協議雙方的極大困擾。

惟,此案深受市場關切,星展銀行有沒有機會買下花旗臺灣?真正答案在新加坡的淡馬錫和花旗銀行亞太地區執行長Peter Babej的談判桌上,兩家銀行的臺灣管理團隊只有建議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