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小花蔓澤蘭難除 成爲棘手問題

小花澤蘭生長快速,會快速攀附植物導致植物無法光合作用而死亡,有着綠色之癌之稱,讓世界各國聞之色變,臺灣在1970年開始見到其蹤跡,但究竟是人爲或是天然傳播已不可考,林務局爲了遏止蔓延每年都舉行拔除活動,但成效有限,活動只能每年一辦再辦。

具林務局表示,小花蔓澤蘭原生於中南美洲,具無性繁殖及種子繁殖能力,根據調查種子每平方公尺高達十七萬個,隨風飄散蔓延迅速。蔓澤蘭入侵林地後攀爬纏繞的特性,會使林木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死亡,「侵略性」非常強。

林務局對此相當傷腦經,每年不只定時舉辦拔除活動,甚至曾祭出僱用公共服務擴大就業勞工,在低海拔國有林地內進行蔓澤蘭防除工作;在民間也推出每公斤5元的收購活動,希望藉由大衆力量來遏止蔓延。

但從每年都舉行拔除活動來看,成效極爲有限,人力難敵小花蔓澤蘭蔓延速度,尤其在移除小花蔓澤蘭時,最好連根拔起,再用塑膠袋將整株封死,避免種子飄散纔能有效遏止繁延,這場對抗小花蔓澤蘭戰爭,恐是一場曠日廢時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