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布農族舊社溯源 找到耆老記憶中的列尼部落

花蓮縣卓溪鄉侖山村的布農族人近年跋山涉水,走過無數山頭,找到耆老記憶中的舊社「列尼(Liqni)」部落,在文化局支持鼓勵下將成果出版成書。(羅亦晽攝)

花蓮縣卓溪鄉侖山村的布農族人近年將上山尋根成果出版成書,作者之一的族人阿度爾(Atul Tanapima)(中)說,出書並非終點,未來還要探尋其他舊社,修繕整頓「回家之路」,讓後代子孫能依循返家。(羅亦晽攝)

花蓮縣卓溪鄉侖山村的布農族人,從西部橫跨中央山脈遷徙至東部時,曾定居太平溪(豐坪溪)流域,後因時代背景因素搬遷至現址,當地族人爲拼湊部落歷史,近年跋山涉水,走過無數山頭,終於找到耆老記憶中的舊社「列尼(Liqni)」部落,並在文化局支持鼓勵下將成果出版成書,但出書並非終點,未來除要於舊社建置小屋,還要探尋其他舊社,修繕整頓「回家之路」,讓後代子孫能依循返家,讓更多人看見布農族的文化。

布農族巒社、丹社族羣族人18世紀從南投橫跨中央山脈遷移至東部生活時,曾定居在卓溪鄉太平溪中上游有肥沃黑土、許多獵物的世外桃源「列尼」部落,後因日本人將族人集團移住至平地,及戰後山林土地被國家列爲國有地後,族人上山的頻率愈來愈少,對山中老家的記憶也隨之黯淡。

侖山村的青壯年族人從許多耆老口中得知「列尼」的故事,爲將部落歷史拼湊完全,2009年起開始尋根,踏遍無數條危險獸徑,終於找到在山林中找到舊社,去年在文化部及文化局「花蓮縣布農族舊社領域復返計劃」經費挹注下,將歷年成果出版成一套2冊的《太平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傳統技藝探索系列叢書》,並將回家之路整理得更安全,讓後代族人能借此「回家」。

參與尋根的36歲青年族人榮方倫彬說明加入計劃的原因,他說,曾聽聞過世的奶奶分享在列尼舊社生活的回憶,心中一直牽掛着老家,帶她回家便成爲自己的使命,他希望以後每年都能「回家」,讓奶奶知道「山上一切都好」。

叢書作者之一的尋根族人阿度爾(Atul Tanapima)說,出書並非族人們一開始想做的事情,但在文化局鼓勵下,將歷年的成果報告化作文字,與世人分享,不過出書並非尋根終點,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探尋,自己雖然已經58歲,但只要體能還夠,就會努力完成耆老交代的任務,如自己走不動時,就會將這些資料交接給年輕族人,讓他們繼續探索其他舊社位置,將耆老的記憶拼湊起來。

阿度爾還說,近年已將抵達前往「列尼」舊社的路線用座標記錄起來,並將路徑整理得更好走,由於目前從東部前往南投東埔多從瑞穗林道進入,不過列尼路線是布農族早期前往南投的路線,未來很有可能會成爲進東埔的新路線,因此希望今年能在舊社成立小屋供休憩使用,不過該處仍屬部落傳統領域,如山友有興趣前往,需向部落主席通電報備,確保安全,並遵守禁止狩獵採集等相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