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辦洄瀾博物學系列活動 從生物多樣性領會生態保育重要

花蓮縣政府促進大衆認識生物多樣性,辦理「洄瀾博物學−旅者他鄉」系列活動,透過講座、工作坊及野外踏查,讓民衆親自踏入自然體驗豐富的生態,理解保育的重要。(花蓮縣政府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臺灣好山好水的環境孕育許多物種,花蓮縣政府爲促進大衆認識生物多樣性,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花蓮縣野鳥學會等單位合作,辦理「洄瀾博物學−旅者他鄉」系列活動,透過講座、工作坊及野外踏查,讓民衆親自踏入自然體驗豐富的生態,理解保育的重要。

縣府農業處指出,臺灣位在亞洲東側,太平洋西岸,東亞島弧的樞紐位置,關鍵的地理條件讓島嶼成動物遷徙的重要驛站,無論渡冬、繁殖還是過境中繼,衆多生物選擇在此落腳歇息,編織出在地生態的多樣景緻。

農業處爲讓民衆瞭解自然生態的美好與現實,規畫舉辦「洄瀾博物學−旅者他鄉」系列活動,邀請生態保育專家達人,帶領民衆走進山海,探尋野地生物的蹤跡,體會生態的魅力,同時反思人類生活與自然共處的更多可能性。

縣長徐榛蔚表示,生物多樣性的消逝是全球嚴峻的課題,生態保育向來是花蓮縣府施政重要方針,響應「生物多樣性公約」,讓民衆認識並重視生物多樣性,縣府與林保署花蓮分署及花蓮鳥會合作舉辦本系列活動,希望引領民衆親近自然,透過親身體驗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

農業處長陳淑雯表示,活動首場戶外踏查3月由生態攝影專家白欽源帶領民衆走進瓦拉米步道,探尋冬春降遷低海拔山區的鳥獸;4月透過攝影工作坊,帶領鄉親追蹤天空的視野。

她說,後續活動場次及報名資訊將陸續發佈,詳情可至縣府農業處或花蓮縣野鳥學會臉書粉絲專頁查詢,或電洽農業處保育與林政科(03)822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