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反生命園區團體現場勘驗 專家籲修復連環窯

湖口反生命園區民衆,邀臺灣陶文化協會理事長鄧淑慧到「連環窯」做專題講座。認爲若能修復,將對臺灣窯爐史的完整性有很大幫助。

臺灣陶文化協會理事長鄧淑慧認爲湖口「連環窯」若能修復,將對臺灣窯爐史的完整性有很大幫助。(羅浚濱攝)

臺灣陶文化協會理事長鄧淑慧推測湖口「連環窯」煙囟已改由水泥,應在1970年末建造。(羅浚濱攝)

縣府計劃在軍方撥用的大員山陣地興建新竹縣生命紀念園區,用地附近有廢棄超過50年的「連環窯」,臺灣陶文化協會理事長鄧淑慧11日應邀到現場做專題講座,認爲若能修復,將對臺灣窯爐史的完整性有很大幫助。

鄧淑慧說,她在湖口反生命園區團體帶領下,到湖口現勘3座古窯,這座「連環窯」疑似「竹管窯」改良,是專門做紅磚的窯,並非圓形的「蒸籠窯」或橢圓形的「八卦窯」。

連環窯正式名稱爲「霍夫曼窯」,這座比較接近長方形的連環窯,有兩條隧道型的竹管窯連接,窯頂有一個投煤粉孔,中央煙道特高,罕見在中央煙道留有閘門和觀火眼,煙囟已改由水泥,推測應在1970年末建造。

鄧淑慧說,1970年代全臺有800多座窯,有業者引進更先進的「臺車式自動隧道窯」,連環窯雖可大量生產,但人力需求量大,不敵競爭,逐漸被淘汰。

鄧淑慧說,臺灣連環窯的砌築工法和生產技術已經失傳,湖口這座迷你的連環窯,代表臺灣磚造時代的後期,也是傳統古窯演變最豐富多樣化的時代,如能籍由修復,重新留下珍貴技藝,將局部復產,保留在地泥土與窯火的精神,對整個臺灣窯爐史的完整性有很大幫助。

策劃講座的湖口社區規畫師郭臺貴說,這 座古窯是鍾姓民衆所有,土地是私有,舉辦這場活動是希望湖口和新豐民衆認識磚窯文化,這只是個開端,後續還會辦類似講座等活動。

郭臺貴指在進行田野調查時,發現此處六大特色,首先就是磚瓦窯文化,其次是大員山陣地仍留有軍事文化遺址,再則軍事戰備道是很好的登山步道,坡度平緩,可打造成爲湖口陽明山。

郭臺貴並說,當地有原始林木,是湖口和新豐的都市之肺,到頂點高處可眺望整個湖口平原,入夜後海面漁火點點,可打造成爲 湖口新豐的特色公園,如果大員山陣地興建生命紀念園區,這六大特色就全毀了,一定會反對生命園區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