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軟件業的崛起與進階:從自主創新中厚積薄發 力爭兩年再跨一個千億臺階

編者按:

當前,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站位下,湖北正加速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批具備硬核科技的湖北企業,逐步將自身技術創新優勢轉化爲產業和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牽引力,助力湖北高質量發展。這個坐擁中國經濟地理“心臟”獨特區位優勢的省份,已然成爲新時代“中部崛起”中的領跑者。在全新的歷史使命和戰略機遇中,以先行區的姿態,在新發展格局中搶佔新高地。

基於此,3月28日以來,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專家學者共同組建智囊團,選取湖北“51020”現代產業體系中的行業,走訪調研行業內大型央企、龍頭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不同類型的樣本企業,通過企業成長與發展的視角,折射地方政府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實戰”思路,形成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湖北模板”。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吳文汐

此前,在互聯網紅利、數字化浪潮中,諸多城市和地區搶抓機遇,從軟件和信息服務賽道中脫穎而出。

時至當下,以大模型爲代表的新技術不斷開闢軟件領域新賽道、形成軟件新質生產力,以算力及數據等爲代表的新型軟件基礎設施跨越式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版圖面臨重構機遇,地區之間軟件產業競逐迎來新的窗口期。

湖北便是角逐者之一。湖北省經信廳數據顯示,2023年,湖北軟件業務收入成功跨越3000億臺階,實現3049.93億元,規模在全國省市中位居第10位;實現19.3%的同比增速,延續2022年的領跑態勢,在全國軟件業務收入前十省市中位居第1。2024年一季度,湖北完成軟件業務收入662.36億元,同比增長12.1%,產業規模佔據中部六省的“半壁江山”。

面向未來,《湖北省加快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中明確,將在兩年時間裡力爭軟件業務收入規模再跨越一個千億臺階,到2025年達到4000億元以上。

歷史變遷中,湖北逐步成爲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產業集羣中的特色省份之一,也成爲國內外資本、金融機構及企業投資佈局的新熱土。

這背後,既有上世紀末湖北組建軟件產業集團和興建軟件產業化基地埋下的種子,亦有以達夢數據庫、深度科技、吧噠科技等爲代表的新一代本土企業在多年自主研發創新中的厚積薄發,更有湖北結合自身定位方向,整合發揮區位、人才、成本、工業等稟賦形成的差異化優勢,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湖北模板”躍然紙上。

萌芽:“0”到“1”的自主創新築底

湖北軟件業的興起要從上世紀末說起。彼時,湖北組建起武漢華軟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華中軟件集團公司、武漢東湖軟件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三個骨幹軟件產業集團,同時興建軟件產業化基地。1998年8月3日,科技部以國科火字[1998]44號文正式批覆建設“國家火炬計劃湖北軟件產業基地”,成爲了湖北軟件產業化工作進入實質性運作的重要節點。

爲此,新世紀伊始,湖北就提出了建設軟件大省的構想,力爭用軟件對現有經濟實現滲透和帶動作用,以實現新的騰飛。

武漢達夢數據庫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達夢數據庫”)就是在湖北軟件業逐步興起浪潮下誕生的代表性企業之一,也是如今湖北省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鏈的鏈主企業之一。

達夢數據庫創始人、董事長馮裕纔回憶,因爲各種機緣,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暗下決心,要推出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數據庫。“我通過研究資料發現,那時候流行的計算機應用中,管理的比重達到80%,而計算本身只佔據15%,這一發現激發了我對數據庫技術的濃厚興趣,因爲它在計算機管理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時,國外主流數據庫產品尚未進入中國市場,在沒有任何商業產品參考的情況下,馮裕才查閱並翻譯大量有關數據庫的論文資料,深挖底層邏輯,通過8年時間,用Pascal語言自主開發出第一套數據庫管理系統CRDS。2000年,達夢數據庫正式成立,邁出了從研究所走向商業化的第一步。

成立公司後的道路並非一片坦途,馮裕才記得,在公司成立初期,達夢與其他公司和機構的發展路線便出現分化,絕大多數企業選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基於開源技術的道路,這在國內逐漸成爲主流。但馮裕纔則是少數堅持自主研發的企業代表。

“並非自詡高明,只是我們更早意識到網絡信息化發展下,攻克最底層核心技術的重要性,以及採用國際開源系統所形成的同質競爭。”馮裕才說。

得益於湖北省高校聚集的優勢,達夢數據庫早期的商業化從湖北本土高校的財務系統搭建業務上切入,其應用場景也在湖北進一步放大。2008年,國家電網體系的客戶開發成功,達夢數據庫真正實現了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如今,達夢產品覆蓋電力、金融、能源、交通、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市佔率位居中國數據庫管理系統市場國內數據庫廠商前列。

湖北則成爲了達夢自主研發夢的起點,“我雖然不是湖北人,但在這裡的時光已四十餘載,湖北有強大的科技力量和豐富的教育資源,武漢的研究所實力雄厚,這裡有着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截然不同的魅力。”馮裕才表示。

基礎軟件是所有軟件的“地基”,而操作系統和數據庫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基礎軟件是投入高、風險大、回報慢的行業,在實現商業化前需要走過一段漫長的積澱過程,達夢數據庫如此,同樣的案例還有研發國產操作系統的武漢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度科技”)。

“2008年我們便開始在武漢進行產品研發工作,但並非以獨立公司的形式進行,操作系統研發的初期並不盈利。”深度科技創始人劉聞歡表示,隨着團隊壯大,2011年深度科技註冊成立,公司的核心產品是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對標微軟的Windows。但早期所有研發成果都通過互聯網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並未商業化。

堅持自主創新給了深度科技更多機會。2015年,湖北省的營商環境和深度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吸引了股權投資機構360、綠盟科技等公司的資本加持,深度科技走向商業化,部分領域用戶通過付費方式使用其產品。

劉聞歡表示,目前,很多用戶正在逐步轉向採用中國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而國內市場上目前僅有兩家企業提供此類產品。長期堅持自主創新,讓公司內核更加穩定。公司每年的專利申請量約200-300項,至今已累計申請專利近900項。“這足以證明我們在操作系統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確保這一領域的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由於操作系統的複雜性極高、代碼量龐大,其中可以探索和創新的空間非常廣闊。”

如今,深度科技團隊已遍佈全國,但核心研發力量仍紮根武漢。劉聞歡提到,這一方面因爲湖北是深度科技的創始地,公司在湖北的研發能力及市場佔有率均處於領先地位。另一方面,湖北省及武漢市政府給予了深度科技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保障了公司的穩健發展。

在企業逐步成長的同時,湖北瞄準傳統產業信息化,加快對全省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的培育,各類軟件產品的開發成果也逐步顯現,涉及地理信息(3S)、信息安全、數據庫、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3C)、IC卡操作系統、企業信息化(ERP)、教育信息化軟件、嵌入式軟件等應用領域,並涌現出了一批在國內有較高市場佔有率和較大影響力的軟件產品。湖北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在全國嶄露頭角,成爲其一張區域特色產業“名片”。

而進入“十四五”時期後,湖北軟件業多點開花,逐步形成鏈羣式發展。中國信科、烽火通信、達夢數據庫等龍頭企業聚焦主業、深耕細作,綜合實力持續攀升。全省軟件行業百億企業實現零的突破,過50億元企業增至6家、過10億元企業增至31家、過億元企業達到260家。

接續“國家火炬計劃湖北軟件產業基地”,湖北隨後又獲得多塊“金字招牌”,國家新型工業化(軟件和信息服務)基地、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國家現代服務業網絡安全產業化基地等多個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先後在湖北落地。

突破:產業鏈生態搭建下的快速擴張

產業基石夯實後,湖北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下一步應如何奮進?

湖北省“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多次提及軟件產業。其中明確,湖北要着力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基礎產業,推進國產操作系統、數據庫、工具軟件、行業應用軟件和信息安全軟件研發應用,加快建設武漢中國軟件特色名城,大力引進知名互聯網企業在鄂設立總部或第二總部,着力打造國內互聯網產業新增長極。

2021年6月,湖北在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上提出構建“51020”現代產業體系,軟件及信息服務被作爲重點發展的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之一。

雖然彼時具體行動方案還未出爐,但湖北軟件業已有了提速之勢。根據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部的統計公報,2022年,湖北實現2554億元的軟件業務收入,產業規模相比2021年,從全國第12位上升至第10位,同比增長20.7%,在前十省市中增速第一;在2023年,湖北穩定保持全國第10的軟件業務收入規模,實現3049.93億元,同比增長19.3%,增速繼續領跑全國軟件業務收入前十省市。

2023年12月,《湖北省加快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下稱《行動方案》)印發出臺,爲未來三年湖北軟件業的發展指明瞭目標方向:力爭到2025年,全省軟件產業鏈業務收入達到4000億元以上,擁有萬人研發中心1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中國軟件名城1個、中國軟件名園1個、信創適配基地2個。這意味着,這兩年內湖北軟件產業規模將再跨越一個千億臺階。

《行動方案》提出的“六大行動”中,實施技術創新引領行動被擺在首要位置,要加強前沿和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支持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多個領域關鍵技術研發。

除了以基礎軟件築牢技術根基外,工業軟件亦是重要突破口。事實上,在新型工業化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工業軟件迎來快速發展期,作爲數實融合的關鍵基礎和核心支柱,工業軟件的需求帶動其整體在軟件業中的佔比提升。而湖北作爲工業大省,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應用場景,發展工業軟件勢在必行。

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工業軟件一直是湖北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重點。目前,湖北正在籌備出臺針對工業軟件發展的三年行動方案,已進入會籤階段,將於近期發佈。

“儘管目前工業軟件及相關領域規模還不算大,但其間蘊含着巨大的潛力和價值。我們聚焦這一重點方向,不僅具有戰略意義,更符合當前發展的實際需求。工業軟件的發展和其技術進步、產品迭代,主要依靠豐富的應用場景,需要大量的工業產能提供支撐。從這一方面看,湖北具備發展工業軟件的條件。”上述湖北經信廳軟件處負責人進一步指出。

孵化於TCL的格創東智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格創東智”)便是一家主攻智能製造工業軟件產品和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的企業。2022年,在湖北推進“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背景下,格創東智在湖北設立了全國運營總部公司,依託湖北在光通信、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先進製造產業領域的雄厚基礎,圍繞智能製造價值鏈進行工業軟件產品的研發推廣工作。

目前,格創東智爲半導體、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智能家電、生物醫藥等22個行業領域提供工業控制、生產管控、設備管理、質量管理等工業軟件和工業IoT、工業大數據平臺、工業Ai平臺、低代碼開發等平臺軟件。

“工業軟件是製造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力,工業軟件的發展水平往往和一個地區工業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湖北在這一領域具有獨特優勢和潛力。”格創東智數字化戰略高級總監袁昕指出,湖北有強大的工業基礎,特別在“光芯屏端網”、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等領域展現出卓越的工業實力。而以往,湖北尚缺乏具有顯著影響力的工業軟件企業。

“半導體制造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產業,我們期望在國內頭部半導體工廠客戶中實現自主可控工業軟件產品的廣泛應用,逐步替代國外主流軟件系統,併成爲湖北工業軟件領域的領軍企業,爲湖北工業軟件的創新發展提供案例支撐。”袁昕表示。

取得成績的不只是格創東智。2024年2月,工信部發布全國首批工業軟件優秀產品名單,湖北5家企業申報的產品入選,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居全國第五位。

與此同時,湖北軟件產業鏈在信息服務環節也取得快速發展。根據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2023年湖北省軟件業運行情況》,2023年,湖北省信息技術服務收入2249.24億元,在全行業收入中佔比爲73.8%,同比增長20.1%。

武漢吧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吧噠科技”)主營業務涵蓋從IT架構到應用系統的全方位服務。吧噠科技研發中心總經理周高登介紹,爲將產品和服務緊密連接,吧噠科技自主研發“信服易備”、“信服易雲”、“信服魔方”等產品,爲客戶提供數據容災備份和業務系統快速恢復服務、數據中心一體化智能運維服務、IT運維管理綜合服務。例如,“信服易雲”通過自動化手段,實現設備和系統的可視化管理,使用戶無需進入機房就能實時掌握機房運行狀況。

周高登提到,自2014年公司轉型專注於運維服務開始,運維服務業務收入從起初的不到1000萬提升至如今的一個億左右,實現了超10倍的增長。

吧噠科技同時拓展信創生態,信服易備數據安全及業務連續性解決方案入選《湖北省創新產品應用示範推薦目錄》。

《行動方案》中也指出,到2025年,湖北力爭基本建成覆蓋軟件、信安、信創三大產業的創新高地。

周高登認爲,湖北擁有達夢數據庫、統信軟件、攀升科技等主力企業,並吸引華爲鯤鵬生態等在此深度佈局,這些因素進一步鞏固了湖北在軟件產業中的技術基礎。“從信創的角度來看,未來我們與這些企業間的合作會更加緊密。這些基礎和核心的軟件廠商均紮根湖北,將有助於湖北軟件業整體生態的形成。”

進階:軟件業差異化發展的“湖北模板”

當前,我國軟件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國內衆多城市在時代更迭下,或收穫互聯網時期的紅利,或搶抓數字經濟浪潮下的機遇,在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鏈各環節佔據比較優勢,而湖北也亟待找尋自身差異化的“打法”。

湖北省經信廳軟件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北在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方面的差異化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湖北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每年有大量高校畢業生進入行業,爲行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其次,湖北區位優勢顯著,在交通、物流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此外,湖北的獨立軟件企業衆多,雖然體量相對較小,但其中不乏具備核心技術和戰略價值的企業。

上述負責人進一步分析,軟件行業作爲一個智力密集型行業,在人才競爭方面存在巨大挑戰,破題的根本在於人才策略的長期性和穩定性,不僅要通過高薪吸引人才,更要通過提供持續的發展機會和穩定的職業環境來留住人才。目前,湖北省內的“黃鶴英才計劃”和“3551光穀人才計劃”均體現出這一導向。

不僅如此,湖北在《行動方案》中還提出,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創新體系,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湖北正探索鏈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動軟件業的提質增效。

以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爲例,該學院培養了一批基礎紮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並具有創新意識能力的高質量軟件人才,並與國內外一流IT企業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和實習實踐基地,在技術創新、應用驅動、人才培養等方面積累了基礎和先進的經驗,配合湖北政府加快湖北省軟件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在湖北省軟件企業協會執行秘書長溫暉看來,應深入湖北本地高校軟件相關專業,讓更多學生看到湖北發展軟件產業的廣闊前景,爲軟件專業學生留鄂工作奠定基礎。同時,還應大力支持和優化軟件企業總部,與引進外部企業研發中心相結合,吸引高端管理和技術人才,實現人才和產業的良性互動。

此外,溫暉認爲,湖北還具備要素成本方面的顯著優勢,如土地、辦公樓宇成本以及人力資源成本,這一優勢爲軟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應順應產業梯度轉移趨勢,招引全國重點軟件企業研發中心向湖北轉移,將湖北打造成全國軟件研發重鎮,形成湖北軟件產業發展的全國亮點。

“大興軟件工程師文化,將武漢打造成軟件工程師之都,營造軟件產業的發展氛圍和城市新名片。軟件人才的大規模聚集和自然流動,勢必培植軟件行業創新創業的肥沃土壤,通過人才聚集再反哺產業的發展,能夠爲湖北軟件產業帶來創新資源、激發創業活力,催生出一批中小微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溫暉表示。

事實上,歷經數十年的積澱,湖北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已經形成了紮實的發展基礎,特別在國產工業軟件、數據庫和操作系統等方面,擁有一批具備核心技術和自主研發能力的優秀企業,這些企業在軟件業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亦在不斷鞏固優勢、謀求創新發展。

例如,達夢數據庫在新形勢下適時提出以數據庫爲立足之本,佈局“大數據平臺戰略”,結合大數據、雲平臺等新領域,豐富產品線,構建一體化全方位的大數據解決方案。達夢還意識到,國產軟硬件要實現科技自立,必須整合產業鏈資源、尋求上下游合作,建設全產業鏈的自有生態。

溫暉認爲,湖北應繼續鞏固在數據庫、操作系統、辦公軟件等基礎軟件以及工業軟件、地球空間信息、光通信嵌入式軟件等方面的既有優勢。同時,爲了迅速擴大軟件產業規模,還需尋找新的增長點。

比如,在以大模型爲代表的技術不斷開闢軟件產業競爭新賽道、加速形成軟件新質生產力的當下,湖北應結合自身定位和稟賦,錨定細分賽道突圍。“人工智能領域,湖北在垂直行業大模型及數據標註應用等方面可以有所作爲,並加快步伐推進;在數據要素方面也要敢爲人先,加快數據要素化、要素市場化進程,實現趕超。結合優勢、找準定位,湖北軟件產業有望在全國範圍內取得顯著地位。”溫暉表示。

縱觀趨勢,國際市場上,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技術及平臺運營服務、雲服務、數據服務等信息技術服務釋放廣闊空間。在國內,隨着製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以及新型工業化的加速推進,不斷激發以軟件產品爲主的產業需求。軟件業延續向好發展基本面,仍有靜待各地區挖掘的潛力空間。

“軟件業作爲數字化轉型、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升級的關鍵,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湖北在發揮既有優勢、擴大產業規模的同時,也要敏銳地感知產業形態的變化,抓住新的發展機遇,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爲加快湖北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軟件力量’。”溫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