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觀察丨湖北股權投資市場建設“出招”:力爭至 2026年基金註冊量超2000只,30家以上頭部機構落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雪 實習生朱奕臣 武漢報道

截至2023年末,湖北轄區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93家,共計管理1287只基金,管理基金規模2481.13億元。《湖北省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明確指出,要培育更多股權投資市場主體,推動投資基金業態集聚發展,形成投資基金髮展政策合力。

日前,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私募股權投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到2026年底,力爭湖北省註冊基金數量達到2000只以上,基金管理規模每年增長20%,30家以上頭部機構落戶湖北。

《措施》共有21條,圍繞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拓寬資金募集渠道、加大優質項目供給、營造行業良好生態等四方面,推動湖北成爲具有全國較強資源配置能力、創新策源能力和協同發展能力的股權投資高質量發展高地。

在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上,湖北省將積極招引頭部機構落戶、做優做強本土機構,建設私募股權投資集聚區。《措施》指出,對新設或新遷入滿一年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省內有實際投資項目的,所在市(州)政府可按其實繳到位註冊資本(扣除省級及以下國有投資基金出資部分)的一定比例(不超過2%)給予其管理人一次性落戶獎勵;各地要將招引頭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納入招商引資績效考覈範圍;支持長江創投、武創投等平臺型基金管理人開展股權激勵、項目跟投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省內行業龍頭企業、上市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主體發起或參與設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

此外,《措施》強調,要建立私募股權投資准入快速通道,優化登記准入服務,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新設股權投資基金企業,市場監管部門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登記註冊。

在拓寬資金募集渠道方面,《措施》強調,要強化政府投資基金引導功能,充分發揮200億元湖北省政府投資基金的槓桿作用,支持市縣設立區域政府投資基金;力爭2至3年內,省級政府出資實現10倍以上放大,形成超過2000億元的政府投資基金羣;發揮500億元省級國資母基金作用,撬動各方資本,加大對高新技術領域中小企業培育孵化、省級戰略性重大產業和重大項目投資力度,力爭2至3年內,省級國企投資基金參股基金目標規模達到6000億元以上。

還值得一提的是,《措施》指出,建立省市縣聯動機制,按照市場化原則相互參股基金,省政府投資基金對區域分母基金的認繳出資比例上限提高爲25%,省內財政及國資出資比例上限提高到90%,減輕市縣政府出資壓力,降低社會資本募資難度。

在加大優質項目供給方面,湖北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措施》鼓勵各級政府投資基金通過參股配資等方式,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在湖北設立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等風投創投基金;發揮100億元“楚天鳳鳴”科創天使基金作用,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重點實驗室建設;對創業投資機構投資湖北早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滿足一定條件的,給予其管理機構最高可達300萬元獎勵。

“健全完善覆蓋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併購重組投資等服務企業全生命週期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體系,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科技創新、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推動開展投貸聯動,加大綜合金融支持力度。”《措施》進一步指出。

在營造行業良好生態方面,《措施》提出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其中,創業投資機構和天使投資個人採取股權投資方式直接投資於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滿2年的,可按照投資額的7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合夥型創業投資機構,選擇單一投資基金覈算的個人合夥人股權轉讓所得和股息紅利所得,按照20%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