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提凍卵補助救少子化 婦產科醫師:恐加重晚婚晚育

生育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天提出凍卵補助政見,希望解決少子女化問題。婦產科醫師說,臺灣凍卵使用率僅15%,凍卵不能解決少子女化,反而加重晚婚、晚育,導致生育率更糟。

侯友宜舉行「助生育、添好孕、強國運」記者會,提到3點刺激生育政見,包含補助凍卵、改善現行育嬰假薪資計算方式、3胎家庭給予百萬津貼,其中凍卵補助方式是經醫療評估,30至40歲女性有新臺幣2萬元一次性凍卵補助,後續5年之間,每年提供2000元保存費補助,最高補助3萬元。

凍卵是把生育機會放時空膠囊,凍卵被未婚大齡女子當成減輕不孕焦慮或化解催生壓力的手段。臺灣生殖醫學會理事李茂盛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全世界凍卵使用率最高不超過20%,臺灣甚至僅有15%,在臨牀上,更多的是凍卵後再也沒回來使用。

在晚婚晚育的社會現況,凍卵被不少女性視爲「買保險」,但這個特性也成了阻礙。李茂盛說,臺灣凍卵第1年使用率不高,就是最明顯的證據,甚至凍卵後執行人工生殖平均都已等到4至5年後,當下女性幾乎已40歲、50歲,35歲之後卵子品質走下坡。

再加上現行「人工生殖法」受術對象限定已婚夫妻,單身女子凍卵除非10年內結婚並使用配偶的精子,或在配偶同意下使用捐精,否則依規定,凍卵10年大限一到,只能強制銷燬。李茂盛表示,完成凍卵後,有些人就沒有那麼積極找對象、結婚,少子女化無法被解決,甚至更加嚴重。

衛生福利部2021年7月起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對於一般對象而言,單純凍卵基本不在補助範圍。李茂盛說,1年前開始與國健署討論凍卵補助可行性,結論是解決少子女化問題不應該是透過鼓勵凍卵,應該要鼓勵趕快生育,或許補助買房子確實會促進生育率,影響不大卻也不無小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