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的下一步

(圖/摘自凌濤臉書圖)

藍營總統人選塵埃落定。侯友宜的出線象徵國民黨選擇採取穩健策略,最大程度爭取臺灣人民的支持認同。

所幸,競爭可能造成的分裂可望彌平,侯最強的競爭對手郭臺銘在國民黨中常會前夕已給予最大的祝福,並承諾盡最大努力支持侯勝選。因爲兩人都有相同的目標:戰勝2024的大選,讓無能的政府下架!

一場君子之爭爲全民所樂見。即便郭臺銘等具競爭力的對手無緣以國民黨身分參選,但衆人於競爭過程中所表達的政見與願景,仍值得侯友宜棄瑕取用以廣羅民心。

以郭臺銘的「金門和平宣言」而言,強調建立以和平爲前提的兩岸互動模式就足供侯作爲重要政見概念;其對於能源安全的擔憂儘管褒貶不一,但同樣能爲侯往後能源政策的做出補充性思維。

其他人如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在爭取黨內參選過程中提出「九二理解」新解、「非戰和平區」,以及閣揆任命修憲案、總統大選二輪制,皆有其可觀之處,侯友宜實需爭取張曾在黨主席選舉中票數次高所代表的部分黨員民意,方能加深鞏固團結。

如同諸多正反意見的結語「黨中央要負全責」,黨主席朱立倫終究要爲此次徵召決策負上完全政治責任,承擔結局成敗。如今既然藍營已完成整合,下一階段中朱立倫須盡最大能力與誠意促成其所主張的「非綠」陣營團結,當前多數民調均呈現3組人選參賽,則藍、白將「雙輸」的結局。如何創造「雙贏」局面,端賴侯朱兩人的政治智慧了。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