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翩躚成冬日新景,濟南鳥類“朋友圈”擴容的背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貝藝 王幫棟

冬季的黃河岸邊,天鵝在不斷翻飛、嬉鬧;鸕鶿“組團”來訪,青頭潛鴨、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驚喜“現身”……近年來,越來越多種類的候鳥愛上濟南的冬天。鳥類“朋友圈”擴容背後,濟南生態在如何變化?

鳥類“朋友圈”擴容

11月18日清晨,黃河北岸的鵲山水庫沉沙條渠溼地熱鬧非凡。近百隻天鵝在淺灘上嬉戲、覓食,它們有的伸展脖頸,有的梳理羽毛,有的撲打着翅膀……不遠處,交通橋上的“打鳥人”們正聚精會神端着“長槍短炮”,飛速按下快門。“太壯觀了!”身處其中的黃家泉忍不住感嘆。

(攝影:黃家泉)

優越的自然環境不僅吸引大天鵝來此越冬,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介紹,小天鵝、白琵鷺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也在鵲山水庫沉沙條渠溼地中被監測到。

鵲山水庫沉沙條渠或許可被看做是反映濟南“鳥類版圖”變化的縮影。“資料記錄,濟南現有明確照片的鳥類305種,除此之外,我們推測濟南已經有記錄的鳥類應該在358種。”山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生導師、副教授劉騰騰說,“經過最近幾年調查,我們在濟南發現了小型鳥類灰樹雀,像是今年,我們還在龍洞發現了慄背短腳鵯,在華山林場發現了白喉針尾雨燕,這些都是濟南鳥類發現新記錄。”

同時,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表示,作爲冬候鳥種類,也有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選擇在濟南“安家”。

“10年前濟南可能只有十幾種鳥,基本都是比較常見的家鳥,像麻雀、燕子等;現在濟南的‘常駐鳥’得有三四十種,有白鷺、夜鷺、蒼鷺等。”有着10年“打鳥”經驗的鐘福生表示,據《中國鳥類分類與分佈名錄》第四版,目前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88種,“近幾年,我在濟南拍到了其中13種,比如白鸛、丹頂鶴、白鶴等。同時,像青頭潛鴨、東方白鸛等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名單的鳥類也‘現身’過濟南。”

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作爲生態環境變化的“晴雨表”,候鳥種羣多寡、遷徙路線的改變等,都能反映出生態環境的變化,這也成爲檢驗一個地區生態環境的自然指標。

“越冬期氣候寒冷,對於恆溫動物鳥類來講,其體溫較高,如果要維持相對恆定的體溫,必須要消耗它的自身能量來維持,而最快獲取能量的方式就是通過覓食。”劉騰騰介紹,鳥類數量、種類增加,說明濟南的生態環境有足夠的資源和條件支撐候鳥羣體。以候鳥賴以生存的溼地爲例,據《山東省溼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在山東9個溼地類型中,濟南佔有內陸灘塗、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溝渠6個類型,總面積50773.58公頃。

(攝影:黃家泉)

“像是鵲山水庫沉沙條渠的大天鵝就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對棲息地的水源、空氣和食物的品質都有着極其嚴苛的標準。其在某個區域活動的數量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區域生態環境的良好。”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介紹,通過近幾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持續推進,濟南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藍天白雲、清水綠岸顯著增多。

從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公佈的數據來看,空氣質量方面,2024年1-6月,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爲4.83;PM2.5(細顆粒物)濃度爲42微克/立方米,繼續保持全省通道城市最優;水環境質量方面,1-6月,全市21個國省控斷面和16處城鎮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00%達標,全市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90%;土壤環境質量方面,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環境安全總體穩定。

留住更多“過冬的客人”

生態環境的改善促進了生態系統功能的恢復,爲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更多合適的棲息環境。據不完全統計,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歷經持續修復和打造,來此棲息或越冬的鳥類已達40多種;濟西溼地通過恢復溼地植被、建設鳥類保護站、營造水禽棲息鳥島等方式爲各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其鳥類達到了140多種;2023年,在大明湖發現的鳥類已經超過50種,其中包括國家第一、二類保護鳥類,“捕魚高手”鸕鶿更是“組團”來訪。

(攝影:黃家泉)

“候鳥在遷徙中會中途停歇,如果停歇的地方生境條件合適,可能就選擇不遷飛了,如果環境能保持穩定,慢慢就會變成候鳥的過冬地。候鳥有獨特的記憶路線,會一代代延續,長此以往,便會成爲某一目的地的‘常客’。”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說。

“其實好多鳥類都變成‘常駐鳥’。”鍾福生說,“像白骨頂雞、銀鷗,過去也沒有,現在隨處可見;一開始濟南也沒有斑嘴鴨,現在得有上千只了。”

那麼,濟南要如何留住更多“過冬的客人”?

劉騰騰認爲,隨着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特別是城市公園、綠化面積的增加,很多鳥類都選擇在城市裡安家落戶。相應的,鳥類和人之間的距離也變得越來越近,人對鳥類的影響也會越來越明顯。

“有些鳥類可能抗干擾能力比較強,比如說我們身邊常見的麻雀、斑鳩,和人的關係還比較密切。但是有些鳥類還是需要干擾較小,相對安靜的生存環境。”劉騰騰建議,城市進行規劃時要考慮生物多樣性,給不同種類的鳥類提供更多樣的選擇。同時,市民也要提高愛護鳥類、保護環境的意識。“美麗的生態環境來之不易,我們不僅要欣賞,更要保護,才能讓鳥類更好地生活。”劉騰騰說。

“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鳥對環境的感知與變化比較敏銳,哪裡環境好就去哪。”鍾福生說,“越來越多的鳥來到濟南、來到黃河岸邊,是一件值得我們驕傲的事,更是生態變化的‘活’指標。”

(攝影:黃家泉)

11月8日,濟南舉行“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五週年”主題新聞發佈會。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於海田表示,五年來,濟南始終把大保護作爲關鍵任務,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堅決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向好。

“濟南作爲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來圍繞‘打造黃河下游生態帶’,結合城市建設做了許多工作,比如建設了黃河的沿黃城市森林公園、百里黃河銀杏林。”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教授張彥麗認爲,生態環境建設是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優美的生態環境能爲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最基本的“綠色支撐”。

“黃河從濟南穿城而過,爲這座城市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和獨特的生態景觀。同時,也對濟南的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築牢生態根基,才能讓‘綠色引擎’在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中發揮更大作用。”張彥麗說。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