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柯延長賽

(圖/檔案照合成圖)

藍白合的協商用侯柯及柯侯「組合」做民調,因爲用「組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鑑別率會較侯與柯「對比」來得低。簡單的說就是侯與柯的民調差距比較大,侯柯與柯侯的民調差距比較小;「對比」賴蕭的差距比較大,「互比」侯柯與柯侯的差距比較小;侯與柯的民調差距會在誤差範圍外,侯柯與柯侯的差距會在誤差範圍內。

從藍白協商的6份民調來看,不考慮讓出誤差範圍,柯文哲勝出;考慮讓出誤差範圍侯友宜勝出。

第一,柯侯配的勝率高於侯柯配;第二,柯文哲讓出誤差範圍,表示侯柯配勝出誤差範圍的計算是科學問題,誤差範圍的禮讓是政治問題,柯文哲要想清楚的是,簽了協議要讓出誤差範圍,事後不接受,後果不好收拾,要審慎爲之。

另方面,藍白合民調的計算,用「樣本的抽樣誤差」去比較「對比差距的差距」,或比較「對比的互比差距」,在數理統計理論都說不通,但畢竟是政治問題,社會及媒體的理解是用「對比差距的差距」,去跟「樣本的抽樣誤差」比較,的確柯侯對侯柯是3:3。

用「對比的互比差距」比較「樣本的抽樣誤差」,柯侯對侯柯也是3:3,都沒有5:1的情形,可能有人以爲「誤差範圍」是固定3%,這是錯誤的認知。因爲,「誤差範圍」會隨樣本數增大,及其他隨機性增加而縮小。

「誤差範圍」不是「誤差的誤差範圍」,有人可能只懂民調,但不懂統計學,甚至是數理統計學。都是3:3,若引用球賽規則就只能延長賽再比一局,但最好把「誤差範圍」說清楚一點!(作者爲前立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