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仲清/養出不負責任的孩子會影響他一生

▲(圖/達志示意圖

洪仲清/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心理所臨牀組畢業,領有臨牀心理師合格證書。「洪仲清臨牀心理師」的臉書粉絲專頁,目前人數已突破30萬。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討論,學習面對情緒,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學習在溝通中傾聽、在忙碌的生活靜心,以及如何寬解苦痛,跟自己和好。

她邊做邊嘮叨:「爲什麼都要媽媽來收,不是說好,自己放在桌上的盤子,要自己拿到水槽嗎?」

本來坐在客廳吃完水果的青少年假裝沒聽到,默默回到自己的房間。她先生確定孩子房門關起來之後,就請他太太坐在旁邊聊聊,她很不情願地坐下來。

「我們不是說好,以後這種狀況,就等孩子自己來收好就好了嗎?上次不是有約定,如果碗盤放過夜,明天就要洗全家飯後的碗盤嗎?孩子也同意了啊!」

她聽完,倒是很快就站起來,拿起盤子走向廚房

「我還以爲是要說什麼重要的事,那個大少爺每次自己講一講,都自己忘記,還指望他幹嘛。盤子放這邊很礙眼,我收比較快,一起洗也省麻煩。而且,反正我就一直念他、罵他,他也別想多好過啦。他如果受不了,以後就會知道要先把事情做好…」

他很想再說什麼,可是太太顯然不想聽,他只好也默默走向房間。經過廚房的時候,他太太繼續對他念…

「當媽媽的都這樣啊,還說我愛碎碎念,不都是你們逼出來的嗎,你們以爲做家事很簡單啊…」

場景或許不同,但是不少家庭有類似的劇情上演。

勤勞媽媽懶孩子

有一個不斷拋出負面情緒的人,然後其他人紛紛走避。然後這個人就會把負面情緒怪到其他人身上,說大家都故意疏遠他,繼續加大負面情緒的力度,想要把人拉回來靠近他,卻是又累又徒勞,嘴上更是怪罪。這不只侷限女性,是男性女性都有,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太相同。

這種狀況,是沒有爲自己的情緒負責任

然後,已經講好的事,像是一個新的家庭運作規則,大家都要試着調整自己,讓新的規則能順利上路,大家各自爲自己負責。然而,有人常常因爲慣性難改,特別是父母,掌握家庭的資源,影響力比孩子大得多,常常爲自己的行爲合理化。有些父母還講得很理所當然,說人老了,改變很困難,所以要孩子多配合體諒。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一種主管,就是開會的時候,大家已經把事情講好了,可是真的執行的時候,主管一個人可以事後推翻開會決議,還是繼續用他自己習慣的方式執行?

這時候員工能怎麼辦呢?通常也只能默默配合啊,又或者擺爛啊,用消極的行動表達無言的抗議。最積極的抗爭,常常就是離開工作單位,這也難動搖主管什麼。

主管的自我中心,會影響團隊的士氣。父母自己都做不到跟子女約定好的事,又找理由推翻,孩子自然會關起溝通的管道,將來更是沉默,因爲說什麼也沒有用。

再來,父母邊抱怨邊做,這也是讓孩子學習不負責任。勤勞媽媽懶孩子,這已經可以算是基本常識了。可是,只要談到做家事,這種現象就會一再出現,就是有大人本身沒辦法堅持家規

這或許有性別議題在,可是,絕對不是每個媽媽都這樣子。大部分跟我談到這個現象的,其實是女性朋友,不管是講到自己的原生家庭、親戚,或者朋友,多多少少都會說到其他女性有類似的例子。

「我就跟她講,要狠下心來,讓孩子爲自己負責任,就不幫他做,讓他自己承受…」

少數媽媽自己也會講,自己要學着讓孩子負責。但是過了一陣子,還是同樣邊幫孩子收拾善後,又邊抱怨。從某種層面來說,這是大人沒有爲自己說出口的話負責。

別剝奪孩子練習機會

一個人能不能爲自己負責,這是一種重要的品格。不管是什麼性別要找婚配的對象,或者公司找員工,一個明顯不負責任的人,很快就會被優先淘汰。

基本上,一個人的責任感,從小在家庭養成的影響很大。

很多父母還會合理化說,自己幫孩子負孩子該負的責任,就是一種愛的表現。然後孩子常常就會誤以爲,別人就應該幫他的忙,不幫忙的人、不包容他的人,反而像是道德上有瑕疵

很多責任由父母來負,確實比較快,問題解決起來也比較圓滿。然而我們可以說,剝奪了孩子練習的機會,讓孩子減少面對挫折,反而讓孩子離開我們之後,難以在社會適應,只好回來依賴父母,這是父母害怕寂寞,或者沒搞清楚自己的責任。

這有很多類似的社會現象可以拿來想在一起,像是孩子已經大學了,父母比孩子還要更在意成績,要教授更積極地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還有某些剛到職場上的社會新鮮人,以爲自己不想上班,臨時用line告訴主管就好,好像完全沒想到工作交接或代理的問題,反正是主管要去傷腦筋

我們帶孩子,常常只顧着眼前輕鬆方便就好,沒認真思考孩子的未來,把孩子培養成獨立的人。因爲要把孩子培養得負責任,父母要負比較多責任,很多時間要用在堅持上,很多時候要等待,父母要面對比較多的挫折,耐心常常消磨得很快…

有些父母,很在意他人的眼光,也受到傳統道德的影響。好像把孩子的生活打點得越周全,越是失去自我地付出,就越會被評價爲好父母。以前的父母,有些是真的求孩子有成就就好,是生活白癡也無所謂。

我們其實在比較深層的地方,還是會看到父母的身教如何影響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或許不同,但根柢的歷程非常相似。

父母如果能清楚自己的責任,並且爲自己負責任,這會既深且廣地塑造孩子的品格,進一步影響未來啊!

熱門推薦》►先連結情感,再糾正行爲►別用「邏輯後果」教小孩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