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真是“一黛不如一黛”嗎?
且來說說翻拍那點事!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這是紅樓夢組曲第一首《終身誤》的前兩句,也恰好是《紅樓夢之金玉良緣》上映後很多觀衆的反應。呃,好吧,也許有些忠粉的表達方式並沒有這麼文藝,他們說:哎,真是一黛不如一黛!諧音梗讓林妹妹無辜躺槍。
《紅樓夢之金玉良緣》海報
翻拍,是一種譭譽參半的影視創作模式,功成者有之,如《真實的謊言》、《十二猴子》、《查理的巧克力工廠》、《西虹市首富》、《熱辣滾燙》,是謂:重塑經典。失敗者……很多,是謂:一蟹不如一蟹(冷知識:這真的是一個成語哦!)。爲什麼非要翻拍?翻拍爲什麼罵聲更甚?爲什麼越翻越爛越要翻?這幾個問題其實分別涉及到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且讓我們一一解讀。
《紅樓夢之金玉良緣》海報
放着那麼多原創劇本不去拍,爲什麼非要可着那幾只“經典羊”可勁薅?是出品方腦袋不清晰嗎?不是,我們可以相信“人傻錢多”的後半句但絕對不能相信前半句,促進翻拍現象持續不斷的根本原因還是“市場化選擇”。
根據經濟學理論,在信息完全和產品同質的條件下,價格機制是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手段。意思就是如果觀衆們能全程瞭解一部電影製作的全過程和最後的成片品質,是會願意支付最合適的價格去收看的。但顯然這不現實,甚至電影(包括部分熱門電視劇)還是一種先付費的特殊消費品。那麼在無法做 到信息完全和保證產品同質量的情況下,觀衆要付出一定的選擇成本,而能降低選擇成本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品牌。
品牌信用度(Brand Credit Degree,)是指通過排他性的品類符號向目標顧客做出並做到某種品類即單一利益點承諾的程度。說白話就是:大品牌值得信賴。諸如:哪怕你滴酒 不沾也知道茅臺和江小白哪個“好”。在完全競爭的影視產品市場,觀衆們的選擇是出品方的生存紅線,如何降低觀衆的選擇成本,讓自己的作品進入觀 衆的視野就成了他們重要地考量因素。很明顯,那些經典的影視作品就是觀衆心目中“大品牌”,在面對不同的選擇時,那些有品牌效應的新品將會更加容易獲得播放機會。打個比方,現在《泰坦尼克2024》和《一場沉沒的愛情》,你第一個念頭會給傾向哪個?前者在潛意識裡已經帶給你“經典”“唯美”“感動”等標籤,相對於一無所知的新作品,口碑良好的老作品自帶信任光環,這就是經典作品的“品牌效應”。
《紅樓夢之金玉良緣》海報
所以,從市場角度來說,“翻拍”是一種風險較小,參考性強,接受度高的投資選擇。當“紅樓夢”三個字出現在片名中,觀衆已然對故事有了較爲全面的概念,單這一點就已經打敗了全國99%的新作品,這樣的先驗基礎將會促使更多的潛在受衆走進影院,從而實現了“降低選擇成本”這一預定目標。至於,觀衆走出影院後的反饋……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下一棒交給心理學!
“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這兩句道出了人最常見的一種評價底層邏輯——對比。所有的優劣都不是單一產生的,而是通過對比得來的,所以對於某件事的評價很多都是來源於對比結果,影視作品也不例外。
心理對比原則(principle of psychological con—trast)指心理內容中一些對立的成分有因對比而加強的趨勢。就是說“對於”這一行爲將會在心理上加大的“差異”這一特性。第一塊吃可可含量70%的巧克力,你會覺得不甜,第二塊吃可可含量15%的巧克力,你會覺得:你第一塊真苦啊!對於影視作品而言,這種對比心理會在觀衆心目中強化“原作”與“翻拍”的對比強度,所以到底兩者之間的差異到底有多大,就顯得很主觀了。
1977版
《金玉良緣紅樓夢》
1987版
《紅樓夢》
2010版
《紅樓夢》
這種對比效應體現在文藝作品的消費過程中,主要體現在“認知比較”和“情感對比”這兩個層面。“認知比較”是指消費者會將一件商品和同類商品相比較,根據差異性來評價商品價值。
這一點很好理解,人之常情嘛!但是在這一過程中,“第一印象效應”會讓第一個出現在眼中的事物成爲評價標準,從而佔據優勢,而這一優勢更多體現在“情感對比”層面。“情感對比”就是消費者會將購買過程中所經歷的情感狀態與其他情境進行比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從而影響對商品的態度和行爲。在文藝作品匱乏的年代,你看到了一部出類拔萃的影視作品,除了對作品的肯定之外,情感的慰藉和難得的歡愉也成爲這部作品的一部分,融入了你的評價,待時代流轉,哪怕新出現的作品擁有更先進的製作手段、更精良的服化道、更高質量的畫面但已然無法讓你代入當時的那種情緒,在“情感對比”層面,新作品永遠無法和原作比較的,這就和“爲什麼初戀總是最難忘”一個道理。
《紅樓夢之金玉良緣》海報
然後,情感因素總是不可能剔除的,那就真的證明“一代不如一代”是對嗎?這個問題還是交由社會學來回答吧!
曾幾何時,“代溝”一詞經常出現在育兒文章中,現在我們已經很少聽到這種提法,現在我們更多采用的是另一種更準確的譯法——代差。代差(generation gap)指兩代人之間在思想、價值觀念、行爲方式、生活態度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對立和衝突。相對於“溝”所代表的隔閡,“差”更爲重點的強調了差 異性。如果我們承認這是一種“差異性”,就不能簡單地用出現的先後順序來判斷優劣性,如果我們肯定了“後不如先”這種認知,那就與“時代是在不斷進步”這一現實相矛盾了。
馬伯庸曾這樣論述“代差”:“每個人都有一個執念,就是在我之前流行的文化都是腐 朽的、保守的,已經過時了的;在我之後的文化都是淺薄的,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只有跟我從小長大的這些文化是輝煌的一代,每一代都這樣,真的就像魯迅先生說的:‘每一代都在說一代不如一代’”。從這段話可以分析出:前者對後來者的否定是存在很大的主觀情感因素,無論是出於對本身價值的堅持也好,還是對後浪挑戰的警惕也好,都是不免有一些強調情感認同而忽略了時代背景。
《金玉良緣紅樓夢》海報
張艾嘉是1977年《金玉良緣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張淼怡是2024年《紅樓夢之金玉良緣》中的“林黛玉”,不同時代的 觀衆都可以有自己心目中的林妹妹,同一 時代的紅迷也可以有各自心目中不同的林妹妹。所有的讀者可以更根據自己的想象塑造理想型,也可以站在自我的角度評價別人的理想型,但是無論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代差”都無法作爲比較這“黛”和那“黛”的標準,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時搖了搖頭。
《金玉良緣紅樓夢》海報
猶記得上世紀的某時代,穿喇叭褲,扛雙卡錄音機,跳霹靂舞是“街溜子”的標配,是大爺大媽口中的非正經人,然而今年霹靂舞已經成爲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曾經的“不務正業”變成了“爲國爭光”,這就是時代變遷的實例。所以代差實際的差異,其實是社會結構的改變、社會生活的變化、社會模式的調整共同作用下的生活思維變遷造成的。而正是這樣一種差異的存在,才讓思想可以爭鳴,個性得到彰顯,讓每一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這怎麼不能說是一種時代屬性的“天賦人權”呢?
《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劇照
經濟學說“翻拍”是一種市場行爲,心理學說評判“翻拍”應該保持怎樣的心態和道德基準,社會學說要以時代背景看待“翻拍”的審美多元化。總之,道理是這麼個道理,然而每一個觀衆都有發表評價的權利,只要言論是法律和道德允許的範圍之內。
編輯:Yuri
撰文:魚龍曼衍
排版:餅餅
美編:月明、JiaNing
圖片來源:豆瓣、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