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遭清盤 拆彈陣痛難免

香港法院對中國恆大集團發出清算令,預料將再度衝擊大陸房產市場。圖/美聯社

內外資法人看恆大清盤對大陸經濟影響

中國恆大集團遭香港法院發清算令,預料將爲陸房產市場再度帶來衝擊。法人解讀,此舉是官方正式出手對當地房產危機加速「拆彈」動作,雖然對經濟負面影響陣痛難免,但中長線有望逐步化解外資所擔憂中國大陸面臨企業違約增加、信貸成長放緩,以及消費者支出下降的通縮壓力。

富達國際在地經濟活動追蹤系統顯示,疫後大陸經濟呈「雙軌」增長形態,服務業與工業引領經濟增長,房地產業則反向拖累增長,反映大陸政府致力推動經濟朝「高品質增長」,而非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數字上的經濟增長目標。儘管房地產等部分產業面臨結構性轉變的逆風,但大陸適時推出有力的政策應對,也抵銷部分經濟下行風險。

房地產危機是金融市場關注潛在風險之一。恆大集團29日遭強制清算,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恆大風暴」延燒一段時間,可從兩面向分析:第一是中國房市情況真的很糟,已接近不能再拖的時間點;第二是官方加大出手力道,救股市後要救房市,目標明確要維持市場穩定,避免擴大演變至系統性風險,房市問題窟窿大到難以短時間解決,類似事件可能會再度發生。

摩根士丹利則指出,中國尚未對債務通貨緊縮採取全面應對措施風險,而通膨下降,以及預期2024下半年政策寬鬆,可望扮演支撐景氣復甦關鍵,中國官方也正在努力應對債務、人口和通貨緊縮等挑戰,但大環境下「去風險化」更加困難。

臺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分析,除恆大集團爆雷之外,大型房企碧桂園美元債違約,市場下修經濟預期,帶動外資持續出逃,大陸自2023年10月以來允許地方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增發國債來降低短期違約風險,目前仍面臨房企違約、潛在的系統性、政治、地緣政治等風險,經濟長期下行壓力偏大。

另在政策面上,中國國務院先期發佈14號文,將引導房市雙軌制,若地方政府出資購買民營房企庫存,將降低房企違約機率,但低價房供給增加,將使房價下跌,違約房企資產減值幅度有可能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