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卵巢肝臟最毒 死亡率逾6成
河豚毒素在哪裡 製表/元氣中心
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河豚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卵巢、肝臟、腸、皮膚,甚至肌肉組織中,屬神經毒素,強度與麻痹性貝毒相當,約爲氰化鈉的一千倍以上,加熱也無法破壞;食用後十至四十五分鐘產生脣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導致呼吸衰竭、死亡,死亡率百分之六十一。
林金富表示,河豚種類多,且外觀不易辨識,最好的自保方式爲避免捕捉及食用來路不明的水產品;另建議餐飲業者不要販售河豚,以免誤食,如在食用水產品後產生疑似中毒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林金富指出,近五年河豚中毒通報共有三件,二○二○年二例,造成四人中毒、無人死亡;另一例則是本次案件,九人中毒、其中一人死亡;曾發生誤食的姑婆芋,同樣二例,總計四人中毒,無人死亡。
「食用河豚料理,應到專門料理河豚的店家,切記不可自行料理。」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說,河豚的卵巢、肝臟爲劇毒部位,如果爲栗色河豚,則連肉都有毒,因其外型與無毒的黑鯖河豚相近,常被誤認,造成誤食。
楊振昌說,食用河豚中毒,約在二小時出現眼睛睜不開、嘴巴麻、舌頭麻、說話不清楚等症狀,六小時後手腳麻痹等症狀,提醒二至六小時內儘速就醫。
臺北長庚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陳賢一說,與一般食物中毒相較,河豚中毒更爲危險,嚴重神經學症狀恐造成呼吸衰竭、致命,務必趕快就醫,並主動告知急診醫師曾吃過河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