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恩:賴清德若想連任 應走中間路線

前白宮官員何瑞恩撰文指出,賴清德如果要連任第二任期,這4年幾乎必須轉向臺灣政治光譜的中間,而不是迎合一小部分不顧一切支持臺獨或統一的選民。圖爲520將舉行正副總統就職典禮,15日國軍組合訓練,直升機吊掛巨幅國旗率先進場,旋翼機隊緊跟在後。(陳君瑋攝)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將於5月20日就職,前白宮官員何瑞恩(Ryan Hass)撰文指出,賴清德如果要連任第二任期,這4年幾乎必須轉向臺灣政治光譜的中間,而不是迎合一小部分不顧一切支持臺獨或統一的選民。

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白宮國安會中國、臺灣及蒙古事務主任的何瑞恩,14日在布魯金斯研究所官網發表專文稱,賴清德在此次大選失去了很大一部分臺灣青年選票,這些青年選民因工作機會有限、住房成本過高及未來前景黯淡而感到沮喪。

對臺灣下一屆總統大選結果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年輕選民來說,「大同小異」並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主張。因此賴清德未來4年的首要任務將是改善臺灣新一代選民的生活條件和前景,賴清德爲此需要透過國會來推動社會和經濟改革。

何瑞恩表示,如果要連任,賴清德必須轉向臺灣政治光譜的中間,而不是迎合一小部分不顧一切支持臺獨或統一的選民。賴清德若想推動富野心的國內議程,並持續爭取全球對臺灣安全的支持,將需以謹慎和精明的方式來執政,而非大膽行動,「根據我在賴擔任臺南市長期間與他接觸的經驗,我相信他理解這個現實。」

何瑞恩指出,有些分析人士會將賴清德與臺灣前總統陳水扁作類比,陳水扁試圖以中間路線執政遭到阻撓後,轉而煽動民族主義,迎合深綠支持者,在2004年連任總統。這卻對臺灣安全造成深刻傷害,迫使美國公開講明對臺灣及其安全支持的限制。賴知道這段歷史,也無意重蹈覆轍。

何瑞恩稱,未來幾年,中國可能還會加大對臺灣的軍事壓力,中國顯然正投入大量資源、採取軍事手段來解決海峽兩岸的分歧,臺灣未來對此會有強烈感受。但美國政府仍然評估臺海衝突「既非迫在眉睫,也非不可避免」。

曾在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時擔任副國安顧問的博明近日接受《日經亞洲》訪問時則說,拜登現已4次表態願意協防,創造了繼任政府應遵守的新標準。川普若再度當選總統,「應表明他不會允許北京在西太平洋發動戰爭,包括入侵臺灣」。這能強化嚇阻,有助於他在第2個任期內維持穩定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