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發現大油田 24小時自噴17.13噸 估資源量將達1.07億噸

河南發現大油田:24小時自噴17.13噸,估算資源量將達1.07億噸。(央視新聞)

據河南《三門峽日報》報導,近日從2024年大陸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上傳來重磅消息,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位於三門峽盆地中部的靈寶函谷關鑽獲高產工業油流,經現場測試評估,確定此油井每天原油產量17.13噸,估算原油資源量將達1.07億噸,具備建設新的油氣資源接續基地資源基礎。

央視網報導稱,這一發現實現了該區50年來油氣調查重大突破。

據靈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工程師魯增鋒介紹,從鑽井及監測結果分析:該井爲自噴式高產輕質油井。鑽探測試選取豫峽地1井3層10米油層進行地層測試,24小時自噴原油17.13噸,不含水,屬輕質油。發現鑽井有工業油流是形成能源開採的第一步,也證明這裡的油氣資源具有開採價值,影響深遠。

油氣資源爲大陸國家戰略性礦產,中國石油進口量超過70%,對外依存度較高,爲緩解供需矛盾,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快油氣資源勘查工作。2023年三門峽盆地及鄂爾多斯南緣盆地羣油氣調查評價項目,由靈寶市政府和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立項申報,屬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主要項目之一、中央財政出資的公益性項目。

項目以靈寶市函谷關一帶爲重點,涵蓋三門峽盆地及鄂爾多斯周緣斷陷盆地區域,工期3年,總投入預計6900萬元以上。2023年投入900萬元在函谷關一帶實施鑽探工程,2024年將根據勘查成果開展相應工作。

此外,中國中小型盆地數量多,勘探空白區面積大,油氣資源潛力大,是下一步油氣資源接續基地建設的重要領域之一。中國地質調查局攻關團隊創新提出了三門峽盆地油氣成藏新認識,並通過鑽探進行有效驗證,有力推動了中原地區油氣資源接續基地建設,對我國中小盆地油氣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示範和借鑑意義。

1月9日,大陸國家能源局發佈數據顯示,2023年,大陸國內油氣產量當量超過3.9億噸,連續7年保持千萬噸級快速增長勢頭,年均增幅達1170萬噸油當量,形成新的產量增長高峰期。

原油產量達2.08億噸,同比增產300萬噸以上,較2018年大幅增產近1900萬噸,國內原油2億噸長期穩產的基本盤進一步夯實。海洋原油大幅上產成爲關鍵增量,產量突破6200萬噸,連續四年佔全國石油增產量的60%以上。頁岩油勘探開發穩步推進,新疆吉木薩爾、大慶古龍、勝利濟陽3個國家級示範區及慶城頁岩油田加快建設,蘇北溱潼凹陷多井型試驗取得商業突破,頁岩油產量突破400萬噸再創新高。陸上深層-超深層勘探開發持續獲得重大發現,高效建成多個深層大油田,2023年產量1180萬噸,我國已成爲全球陸上6000米以深超深層油氣領域引領者。

天然氣產量達2300億立方米,連續7年保持百億立方米增產勢頭。四川、鄂爾多斯、塔里木三大盆地是增產主陣地,2018年以來增產量佔全國天然氣總增產量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