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傳聞再起 國泰君安、海通證券領漲券商股

有關券商合併傳聞再起。近日,有市場消息稱,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將合併。在上述消息傳出後的首個工作日,國泰君安、海通證券股價迅速拉昇。交易行情數據顯示,截至5月27日收盤,國泰君安、海通證券領漲券商股,分別收漲3.38%、2.96%。不過,針對合併傳聞,有關機構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消息。事實上,券商合併重組已成爲近年來監管部門大力支持的舉措,當前已有國聯證券、浙商證券等多家券商將該事項提上日程。

券業合併傳聞再起

5月27日早盤期間,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在50只券商概念股中領漲,其中,國泰君安盤中漲幅一度近5%。截至上午收盤,共有18只券商股收漲,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分別漲3.53%、2.84%,其餘券商股的漲幅則不足1%。直至下午收盤,50只券商概念股中有46只個股收漲,其中國泰君安、海通證券持續領漲,分別收漲3.38%、2.96%。

消息面上,近日關於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合併的傳聞在市場流傳。有媒體報道稱:“頭部證券公司的合併也在摩拳擦掌,歸屬於同一地方政府管理的大券商被認爲存在合併的空間,由上海國資控股的國泰君安和參股的海通證券的未來走向,開始被市場寄予厚望……”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有國泰君安21.35%的股權,爲其第一大股東。同期,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爲海通證券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爲6.6%,僅次於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顯示,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的實控人均爲上海國資委。

從業績表現來看,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無疑是行業頭部。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國泰君安的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61.41億元、93.74億元,在上市券商中同時排名第三;同期,海通證券的營收淨利分別爲229.53億元、10.08億元,營收淨利排名分別爲上市券商前10名、前30名。而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79.83億元、47.62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4.89億元、9.11億元,均在全行業排名靠前。

若合併消息爲真,兩家機構確實有可能組建成行業內體量巨大的證券公司。不過,上述消息當前已遭相關機構內部人士否認。針對傳聞具體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聯繫採訪相關機構,其中,海通證券相關人員回覆表示暫無相關計劃,公司也無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多家券商已推合併重組事項

儘管上述機構的合併傳聞未獲確認,但從政策面來看,券商合併重組已成爲近年來監管部門大力支持的舉措。2023年11月,中國證監會發文明確支持頭部證券公司通過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打造一流的投資銀行。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也提出,“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

在此背景下,有關券商合併的傳聞也不斷流出,且當前已有部分券商將合併重組事項提上日程。例如,浙商證券進一步提升國都證券持股比例。5月27日,浙商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通知,公司成爲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華能源”)所持有的國都證券4.49億股股份(對應國都證券7.6933%股份)公開掛牌項目的受讓方,成交價格爲10.09億元。同日,浙商證券與國華能源簽署了《上海市產權交易合同》。此前在3月,浙商證券也曾表示,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受讓國都證券合計19.1454%股份。

同時,國聯證券也已正式啓動與民生證券的重組程序。5月14日,國聯證券公告披露稱,擬發行A股股份購買民生證券100%股份,並募集不超過20億元人民幣(含本數)配套資金。此外,國盛金控也擬吸收合併旗下全資子公司國盛證券,據公告稱,當前吸收合併事項已完成公司內部相應的審批程序,還需獲得相關監管部門批准後方可實施。

那麼,相關券商若合併將帶來怎樣的積極作用?又將如何影響相關機構的發展?產業經濟資深研究人士王劍輝表示,券商合併會對相關機構的經營層面產生直接的積極影響,不僅運營效率會得到提升,業務量也可能增長,從而提升業務收入。同時,相關機構的資金效率也會得到顯著提升,由於大型機構擁有先進的運營系統、資金調配管理系統等,因此在應用時可以大幅提升效率並增加盈利。此外,相關機構應對系統風險以及解決風險問題的能力也會顯著增強。

不過,王劍輝也提到,券商合併若出現在超大型機構之間,則可能會對行業競爭格局造成顯著影響,並大幅提升行業的競爭力度,留給中小機構的生存空間也可能進一步壓縮,導致中小型機構需要進一步在創新業務等個性化領域下功夫,並在科技賦能方面加大投入。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