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着力完善協同創新體系

本報記者 萬秀斌 史自強

河北保定市滿城區,一輛智能市域動車組列車正在試車線上調試。“這是我們的最新產品,設計時速達200公里,採用全自動駕駛技術,多項性能參數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河北京車軌道交通車輛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兆勇說。

河北京車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一個創新項目。京冀兩地聯手,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在保定設立河北京車,採取“北京研發+河北製造”模式——京投裝備技術研究院作爲研發平臺,河北京車作爲研發成果轉化生產基地。河北京車已累計生產下線17種新車型,2023年產值達13.5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5月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指出:“京津冀作爲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擁有數量衆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紮實、實力雄厚,要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河北着力完善協同創新體系,構建產學研協作新模式,不斷提升科技成果區域內轉化效率和比重,推動高質量發展。

暢通渠道,加快推進“京津研發、河北轉化”——

河北加強與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對接協作,搭建技術轉移平臺和中試熟化基地,讓京津富集的創新資源和科技成果加速在河北孵化轉化;積極推進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推動政策先行先試;建成省級以上技術轉移服務機構168家。

2023年,河北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達810億元,是2014年的12倍;京津專利技術在河北轉化1339次,同比增長74.74%。

攜手京津,合力攻關共性技術難題——

對接企業實際需求,河北引入京津等地科研資源,與省內11家產業技術研究院構建產學研協作新模式,已攻克30多項關鍵共性技術難題。

走進位於邢臺市臨西縣的河北省軸承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發基地中試車間,“工業機器人減速器”研發課題組的幾名技術人員正在優化新產品軸承精度。

臨西縣軸承產業已有約50年曆史,但工業機器人減速器軸承生產起步晚,一度發展較慢。如何破題?河北科技部門引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研團隊,與河北省軸承產業技術研究院共同攻關。2023年,雙方聯合研製出工業機器人活齒架減速器專用軸承。“新產品具備高承載能力、高精度、高剛度等特點,一套軸承可替代現有的多套軸承,能大幅降低生產成本。”中試車間主任郭金亮介紹。

創新聯動,不斷深化產業協作——

僅幾秒鐘,電腦屏幕便顯示出受試物核酸濃度……在位於京南·固安高新區環保產業園的國科賽賦河北醫藥技術有限公司裡,一批來自京津的創新藥物正在試驗和檢測。

生物醫藥是河北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近年來,京津冀聯合繪製首批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涵蓋生物醫藥、氫能、網絡安全和工業互聯網、高端工業母機、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領域。

爲促進區域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河北省推動組建機器人產業聯盟,成員單位包括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有限公司、唐山百川智能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等。2023年,河北機器人企業達到235家,主營業務收入102.9億元,同比增長57.1%。

創新聯動,助推河北鋼鐵等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步伐加快,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迅速成長。2024年一季度,河北省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

“我們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努力把京津科技和產業溢出效應承接好,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河北省委書記倪嶽峰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0日 01 版)